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 數字資產近年迅速發展,成為新興投資產品,個別上市公司除以手頭資金買入有關資產外,更有意轉型成為數字資產財庫(DAT)。據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港交所已對至少5間公司類似的計劃提出質疑,且均未獲得交易所的上市批准。報道指出,香港目前禁止上市公司轉型為純粹囤積加密貨幣的公司。證監會主席黃天佑昨表示,本港現時並沒有條例規管上市公司參與投資加密貨幣,指會監察市場情況,並會研究是否需要為市場提供相關指引。
籲投資者小心認清楚何謂DAT
黃天佑指出,美國很早便流行DAT的上市,有些是以DAT身份上市,有些是看到有關業務的盈利而轉型去做。美國的上市公司變身做DAT後,都會撥出了部份現金買入數字資產,並聲稱做了庫務安排。他表示留意到,美國有很多文獻及分析顯示,當一間公司買入數字資產或虛擬貨幣後,「例如買入了10億美元的虛擬貨幣,其反映在公司的股價及市值上,往往高於兩倍,即20億美元以上。事實上,美國也開始審視有關情況。」
本港目前沒有法例去規管上市公司參與虛擬資產的庫務安排。黃天佑承認,現時有些上市公司「蠢蠢欲動」,這方面證監會與港交所作配合很重要。如果已經上市的公司,要做有關的庫務安排,他呼籲投資者要小心,認清楚何謂DAT,其實質的背後價值如何。他認為,香港一般投資者對DAT並不了解,所以作為監管機構,投資者教育是相當重要。「在經過教育後,投資者將能分辨出原來這些公司做DAT後,其股價與市值有一個相當大的溢價,若當這些活動有天被正式納入規管,有關的溢價可以在『一天之內消失』。」
他續說,如果有DAT公司申請本港IPO,當然在審批過程中有機制,有關公司需要完全說服證監會及港交所才能過審。至於現行上市公司投資虛擬貨幣的活動,黃天佑只能呼籲投資者審慎,並且要相當關注有關風險。
會研究上市公司買比特幣問題
「現時要以DAT形式在港上市,應該是沒可能。現在上市公司投資虛擬貨幣,在沒有新例出台前,我們又很難定義『紅線』在哪,難道買1個比特幣也不讓買?可以的話,那10個呢?100個呢?如果全數手頭現金都買入比特幣又如何?他們說比特幣是流動資產,可以隨時變現。當變現時價值是高是低便不知道了。」
黃天佑表示,市場千變萬化,目前的法例卻沒有對應新產品的新規則,而這些新產品往往是高風險、透明度低、公眾了解甚少的。被問及是否需要為市場提供相關指引,他表示會研究。
將檢討優化「同股不同權」機制
此外,本港的「同股不同權」(WVR)上市機制,在2018年推出,現在也到了值得檢討的時候。黃天佑表示,特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要進一步優化「同股不同權」機制,例如如何納入更多優秀的創科公司到機制內。但證監會亦有一定原則,首先是確保小股東利益不被侵害,以及如何嚴謹地區分出真正的創新科技公司,他表示,未來的檢討是全方位性的。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