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朱燁 北京報道)北京時間26日,經過兩日磋商,中美第五輪經貿會談取得積極成果。據中方透露,雙方以今年以來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為引領,圍繞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和執法合作、農產品貿易、出口管制等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磋商,就解決各自關切的安排達成基本共識。雙方同意進一步確定具體細節,並履行各自國內批准程序。
當地時間25日至26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美經貿磋商。何立峰表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對於在經貿合作中出現的分歧和摩擦,雙方應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通過平等對話協商,找到妥善解決彼此關切的辦法。中美經貿磋商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維護。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和今年以來歷次經貿磋商成果,進一步積累互信、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推動雙邊經貿關係不斷邁向更高水平。
李成鋼:美立場強硬 中方維護利益堅定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對記者說,雙方就妥善解決彼此關注的多項重要經貿議題形成初步共識,下一步將履行各自國內批准程序。「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李成鋼說,此次磋商中,中美經貿團隊始終相互尊重、平等對話。未來,雙方將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為中美經貿關系更穩定、更健康的發展作出積極努力。
同意就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
美方表示,美中經貿關係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係,美方願同中方通過平等、尊重的方式解決分歧、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雙方同意,將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充分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就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世界繁榮。
五輪磋商注入穩定性和正面預期
國際問題專家、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自經貿磋商機制確立以來,中美雙方已經進行了五輪磋商,這些持續的對話為兩國經貿關係注入了顯著的穩定性和正面預期。首先,隨着今年數輪磋商相繼開展,雙方恢復了定期交流渠道,就重大經貿關切保持溝通。這大大降低了外界對中美「脫鈎」或新一輪貿易戰的擔憂,穩定了市場對兩國經貿關係走向的預期。其次,遏制了經貿摩擦的升級,逐步解除部分限制措施。再次,增進了雙方互信,推動合作領域拓展。
未來發展勢頭保持謹慎樂觀
展望未來,沈逸認為,有理由對中美關係的發展勢頭保持謹慎樂觀。具體而言,謹慎,是因為中美經貿之間確實還存在不少複雜結構性矛盾,技術管制、產業政策、知識產權和市場准入等深層問題不可能通過幾次會談就迎刃而解,雙方仍需要時間和耐心來逐步協調解決;同時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多變,也可能給談判進程帶來不確定性。「因此,對接下來磋商的走向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充分預判挑戰,做好準備。」他說,而樂觀,則源於本輪談判釋放的積極信號和雙方展現出的務實態度:雙方已經重建了溝通渠道,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和共識。更重要的是,中方的能力和意志,持續為雙邊關係未來的良性發展注入積極要素。
中美五線交鋒歷程
一、加徵關稅
美方: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徵34%關稅。
中方:4月4日,中方反制,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
美方:4月10日,美國將中國輸美商品關稅提升至125%。
中方:4月11日,中方宣布實施同等力度反制,對美輸華商品加徵125%,並稱「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徵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雙方: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美國共計取消91%加徵關稅,暫停24%「對等關稅」90天,中方相應取消對美91%的反制關稅,暫停24%加徵關稅,並且暫停或取消對美非關稅反制措施。
雙方:8月12日,《中美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美方即日起繼續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90天;中方繼續暫停實施24%對美加徵關稅以及有關非關稅反制措施90天。
二、稀土出口
美方:4月,美方對華加徵所謂「對等關稅」。
中方:4月,中國政府對中國組織和個人出口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美方:9月15日之後,美方持續新增出台一系列對華限制措施,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和特別指定國民清單;通過穿透性規則任意擴大受管制企業範圍,影響中方數千家企業。
中方:10月9日,商務部等部門連發4條公告,對部分稀土設備和原輔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11月8日起正式實施。被列入出口管制的有稀土生產加工設備、稀土原輔料相關物項。
美方: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作為對稀土管制的反制。
三、農產品貿易
美方:3月4日起,以芬太尼為由,再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累計稅率達20%。
中方:3月10日起,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加徵10%關稅。
美方:特朗普8月10日發帖,呼籲中國 「盡快把(美國)大豆訂單增加四倍」,還承諾給中國提供 「快速服務」;10月1日,他放風稱,將在四周後會晤中方領導人,大豆問題將是主要討論議題之一。
中方:9月中國對美國大豆採購量歸零,同時擴大巴西、阿根廷進口份額。
四、芬太尼
美方:2月,以芬太尼問題為由,美國宣布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
中方:2月4日,接連拋出多個強有力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0%至15%關稅,對鎢、碲、鉍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以及將美國PVH集團和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等。
美方:美方再次以芬太尼為由,宣布自3月4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累計稅率達20%。
中方:3月4日,對美多項反制,包括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0%至15%關稅,10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將15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最新加徵關稅措施等。
美方:10月,特朗普暗示可能取消芬太尼稅,以換取中方在稀土和大豆上的讓步。
五、301調查
美方:美國時間2024年4月17日,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發起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
中方:2025年2月表態稱,2024年3月以來,中美雙方已就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相關調查開展多輪溝通。
美方:2025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301調查最終措施。
美方:10月3日,美國宣布自10月14日起,對中國企業擁有或經營的船舶、中國籍船舶及中國造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
中方:2025年10月1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宣布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對符合特定條件的美國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英《經濟學人》:中國已打贏特朗普的貿易戰
日前,英國《經濟學人》網站連刊兩篇文章,稱中國正在贏得這場和美國的貿易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國際事務教授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甚至發文斷言,中國已經贏得了這場特朗普想要的貿易戰。觀點普遍認為,中國已經學會如何在貿易戰中像美國那樣有效地升級應對與巧妙反制,不僅在貿易戰中掌握主動權,更在塑造未來全球經濟與權力格局。
題為「中國利用美國貿易武器擊敗美國」的文章稱,七年前,中國在被特朗普1.0「卡脖子」的境遇下反思自身技術短板,並系統性地籌劃了如何應對特朗普2.0。如今,這種戰略遠見使中國在貿易戰中佔據主動。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與出口限制,中國通過反制措施——包括大豆禁購、對美企調查及稀土出口管制——成功迫使美國多次讓步。中國的製造業規模與供應鏈支配地位成為其有力「武器」,而新出台的稀土與鋰電出口許可制度,標誌其正在塑造新的全球貿易規則。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