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期待「十五五」規劃藍圖 兩岸基礎教育交流 盼創造「1+1>2」的價值

2025-10-26 16:26:00 神州
10月25日,第十二屆「新課堂·新教師」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在福建福州舉行。(記者蘇榕蓉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蘇榕蓉)「大陸『十五五』規劃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相信兩岸教育將迎來融合發展新機遇。此次活動構建起了更加穩固、更加暢通的兩岸基礎教育交流之橋,期待未來繼續以語文教育為紐帶,共同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在10月25日福建福州舉行的第十二屆「新課堂·新教師」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上,台灣新北市修德小學教師、台灣地區教師培訓小學語文總召集人陳麗雲老師接受訪問時如是表示。

課堂上到底教什麼?如何打開學生的思維?怎樣從學生實際出發?如何讓學生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並且延續着問題開展教學,進而得到回顧和總結?……10月25日,以「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策略與實施」為主題的第十二屆「新課堂·新教師」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在福建福州舉行。這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逾千名兩岸知名專家、各地教研員、中小學校長與一線教師齊聚一堂,圍繞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理念、實踐與挑戰進行了深入、廣泛且富有建設性的探討。

台灣康軒版語文教科書編委會主任委員暨編寫委員陳麗雲老師老師與北京亦莊實驗小學教師李竹平老師進行同課異構教學。圖為陳麗雲在上課中。(記者蘇榕蓉 攝)

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是同課異構。兩岸教師選用同一教學內容,根據學情、教情各自進行設計,展示不同的課堂風貌,推進教學實施,助推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在當日舉行的現場課例展示與觀摩活動中,陳麗雲老師和北京亦莊實驗小學教師李竹平,進行了《松鼠》這一文本的同課異構教學。陳麗雲解讀了新課標關於學習任務群、學業質量等方面的新規定,並結合本課時的文本特徵、學生學情,開展跨學科教學,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李竹平老師則藉助學習單,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和語言風格,並帶入身份角色,探究說明文的不同寫法,嘗試撰寫片段,切實提升了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和寫作素養。兩位教師通過同課異構差異化的教學探索,實現教師、學生與課堂的協同發展‌。

台灣康軒版語文教科書編委會主任委員暨編寫委員陳麗雲老師表示,兩岸語文教學優勢在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中互相融合、互鑒互長。(記者蘇榕蓉 攝)

陳麗雲是港澳台等地語文教材編寫專家,台灣康軒版語文教科書編委會主任委員暨編寫委員(康軒版教材是台灣地區使用最為普遍的教材之一),香港培生朗文出版社語文編寫作家,撰寫台灣、香港與澳門的語文課本;她還到各地做培訓講師,教台灣、香港、澳門乃至大陸各省市的教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據陳麗雲介紹,在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上,台灣語文老師以朋友式口吻組織課堂,輕鬆活潑,注重在文本中教學習策略,再將學習策略應用於新文本的學習。而大陸的語文教學則側重於在語文教學情境中感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思維能力、品質修養。兩岸語文教學優勢在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中互相融合、互鑒互長。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語文課堂異曲同工,最終都是為了孩子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運用。

活動特設「台灣教師席」。(記者蘇榕蓉 攝)

活動期間舉辦的專家講座,亦為兩岸教育專家分享前沿理念與實踐成果提供了平台。10月26日,台灣中原大學應用漢語文學系副教授連育仁以「AI生成式人工智能點燃小學語文課程的想像力」為主題,帶領老師們探索如何在課堂上巧用AI提升教學效果。記者在現場看到,連育仁通過真實案例展示寫作魔法、閱讀魔法育口語魔法三種課堂玩法,並邀請老師們現場體驗AI工具,共同設計屬於自己的「小課堂活動」,反響熱烈。連育仁亦表示,兩岸有共同的背景和文化,彼此的教育經驗之於對方可行性高。通過分享台灣和大陸各自成功的教育經驗,能夠創造「1+1>2」的價值,落實起來更有效、更高效。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