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日(10月26日)展開其重返白宮以來的首次亞洲訪問行程,其間將出席東盟峰會及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以及到訪日本,預料關稅議題將是此行焦點。美媒形容今次是特朗普第二個任期以來最具風險的外交之行,與過去精心安排、受歐洲與中東各國領導人熱烈接待的出訪不同,由於亞洲飽受特朗普強硬貿易政策衝擊,這次亞洲行考驗其談判能力,行程充滿變數,實際成果難料。
特朗普於美國時間上周五晚啟程,將於周日早上抵達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峰會。泰國與柬埔寨同日會在馬來西亞簽署和平協議,化解兩國之間的衝突,特朗普將出席見證簽署儀式。到周一,特朗普將轉往日本進行為期3天訪問,與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會面,之後會到韓國與韓總統李在明會晤,並出席在當地舉行的APEC峰會。
冀鞏固與日韓投資承諾
關稅問題成為特朗普此行焦點。外界預期馬來西亞將在特朗普訪問吉隆坡期間,與美方敲定貿易協議。據大馬總理安華表示,雙方談判進度已達成99.9%,兩國政府也將簽署加強貿易及投資的初步協議,而半導體、人工智能(AI)、數碼與能源全包含在內。
特朗普同時希望鞏固與韓國和日本的投資承諾,但並非沒有風險。美韓雙方目前仍在談判,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提到雙方接近達成協議,韓國總統政策顧問金永範則指出,兩國已獲重大進展,但協議細節尚待商榷。特朗普7月宣布同意將韓國銷美產品的關稅降至15%,交換條件是韓方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約2.7萬億港元),不過投資相關條款仍在激辯中,且汽車關稅仍存在。
亞洲多國飽受關稅衝擊
至於日本方面, 美國7月同意降低對日關稅,但要求日方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約4.27萬億港元)作為交換條件,然而日方僅承諾其中1%至2%為直接投資,其餘則以貸款跟擔保形式提供,特朗普與高市早苗會晤時,可能談及這項分歧。高市早前揚言,若日本前任政府與美國達成的協議被認為不公平,她將考慮退出。另一項關鍵議題是美方可能要求日本停止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俄國是日本的液化天然氣第三大供應國,美日能否就此達成共識仍存疑。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特朗普為期一周的亞洲之行,可能鞏固其作為交易大師的形象,但亞洲國家飽受其強硬貿易政策衝擊,這次行程考驗其談判能力。一名匿名美方官員則駁斥外界對特朗普此行存在不確定性的看法,表示「特朗普總統出訪不是為對話而對話。他赴亞洲是為了達成重大貿易協議、確保巨額投資,並顯著推進印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前所未有的成果將會說明一切。」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