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記者觀察|解碼四中全會公報要義 三個關鍵詞 奔向新五年

2025-10-23 20:34:51 即時新聞

(香港文匯網記者張寶峰 北京報道)二十屆四中全會23日在京閉幕。會議公報對「十四五」發展情況做了總結,並對「十五五」時期的總體形勢、預期目標、發展方略做了宏觀擘畫。綜而言之,只要精準把握、深刻領會上述三個方面的關鍵詞,方能對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有一個清晰的理解。

關鍵詞1:總體形勢=風高浪急+長期向好

在分析研判當前大勢的「難題」時,會議公報使用了許多新表述,比如,「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再比如,全黨要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可以說,「難預料因素增多」「風急浪高甚至驚濤駭浪」等表述,是未來五年發展背板上一抹不容忽視的色調。將其明確點出,既反映出中國頂層設計的科學態度,更折射出敢於直面的勇氣和信心。

除了「難題」,當前大勢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底氣」。會議公報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

所以,當中國這艘巨輪在駛向新五年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看到前方風急浪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自身的噸位與體量,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只有冷靜應對、泰然處之,便可以江天橫渡、臨危不亂。

關鍵詞2:預期目標=高質發展+改革突破

四中全會公報最受矚目的關鍵點之一,便是「十五五」時期的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如果以人體力學作類比,「十五五」時期可以說正處於承擔「發力」重任的「腰線」段位。

面對「十四五」時期剛剛打開的局面,「十五五」時期要通過綜合發力,進一步夯實新局面的基礎,鞏固良性向好的態勢,同時又要進一步開拓創新,繼續不斷打開新的局面,為「邁向2035」打下堅實基礎。所以,在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與「突破性改革」,將成為發展主線上的「雙翼」與「抓手」。

關鍵詞3:發展方略=治黨興黨+政策加力

認清了當前大勢,明確了發展目標,如何從此岸達致彼岸,會議公告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管黨治黨越有效,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共產黨是當仁不讓的主心骨與定盤星。所以,面對諸多新難題,為了達成新目標,黨,這個主心骨必須更堅挺,這顆定盤星必須更閃亮。這就對黨的自我革新、從嚴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從重重考驗中一路走來的中國共產黨,必能肩負起帶領全國人民爬坡過坎的重任。

在「戰略層面」有黨的掌舵定向,在「戰術層面」則需要政策組合拳。會議公報明確提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這既是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實現到位、確保「十四五」成功收官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是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確保「十五五」良好開端的必然要求。

時間滴答,從未停歇。階段轉圜,過渡無隙。為了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穩健向前,四中全會公報已經給出了全新的頂層指針,相信沿循這條科學、自主的發展思路,中國一定能走出一條充滿自身特色的新的康莊大道。

責任編輯: 孫嬌嬌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