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媒日前報道,世界多地的衝突「提振」了美國軍火製造商的利潤。
美國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近期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該公司銷售額為186億美元,同比增長8.8%;每股收益為6.95美元,高於市場此前預期的6.38 美元。
基於此,這家公司上調了業績預期,將2025年銷售額預期從7月份預測的738億美元至749億美元之間,上調到743億美元至748億美元之間。

同為美國軍工巨頭的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及雷神技術(RTX)也都據各自三季報上調了業績預期。諾斯羅普·格魯曼三季報顯示,其每股收益7.67美元,遠超預期的6.46美元;雷神技術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1%達225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測的212.7億美元。
美國軍工巨頭三季度財報普遍超預期,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李海東教授:
美國軍工巨頭獲利豐厚的核心驅動力是當前全球局勢動盪,軍事衝突不斷,軍備競賽和軍費開支普遍上漲且持續加劇。
就美國而言,其整體軍費開支在最近幾年一直處於攀升狀態;美國也在向其盟國施壓,增加軍費,而且需要購買美國的武器。當前美國盟國的自主力是比較弱的,不得不通過向美國購買軍備,來達成一個向美國要安全保障的這種效果。
大國地緣政治競爭目前看也呈現出一種令人擔憂的態勢,這客觀上也導致美國軍工巨頭更易於獲利,或者說能更有效地推銷其產品,因而獲利豐厚。

軍工巨頭強勁的財務表現,是否會增強其在美國內政與政策制定中的游說能力與話語權?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李海東教授:
軍工巨頭一直在美國國內政治中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力,其游說能力和相關游說組織一直是美國內外政策中不容忽視的存在。
美國軍工企業構成了美國經濟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相關軍工企業在美國各州布局,這關係到美國相關各州民眾就業以及選民投票傾向,從而為美國軍工巨頭組織游說團體影響美國內外政策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也導致美國在內外政策上呈現出非常明顯的軍事化特徵。
這的確使得美國內外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很難以一種按事情原委、就事論事、趨於和平解決的思路;相反,其政策更傾向於沿着使美國軍工巨頭在海外產品銷售更為容易的方向演進,這也導致美國在全球事務處理方面的「好戰」角色難以改變。
如何看美國政府近期極力打造的所謂「和平締造者」形象與軍火大賣之間的反差?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李海東教授:
外部世界的動盪、危機、分裂和對抗,很多時候是美國政府響應軍工企業訴求的政策所導致的,這反過來又使得美國軍工企業在對外銷售和盈利方面表現不俗。美國外交政策的軍事化已經不是秘密了。某種程度上看,軍工複合體的確綁架了美國的對外政策,讓美國在國際舞台上更多以好戰者,而非「和平締造者」的形象出現。
從美國實際的所作所為能看出,「和平締造者」這個標籤,是進行政治宣傳用的,與現實不符,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美國在給世界添亂、導致更多衝突的客觀現實。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環球資訊廣播)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