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輝 立法會議員 自由黨主席
繼「港車北上」成功實施後,「粵車南下」各項準備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最快於今年11月實施,初期每日僅開放100個名額,讓廣東省私家車經大橋口岸入境香港,每車最多停留三日。此舉標誌着粵港兩地跨境交通與旅遊融合邁出關鍵一步,不僅是政策突破,更是推動香港旅遊與零售業復甦的重要契機。
筆者長期倡議盡快落實「粵車南下」,今年初在全國政協提案亦提出過,建議加快推進「粵車南下」,促進大灣區深度融合。欣喜見到特區政府終於敲定細節並定下實施時間。
相較於團體遊客或單人旅客,自駕旅客往往具備更高消費能力與更長停留時間,特別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出行模式。選擇自駕南下的旅客多為家庭客,攜帶大量行李,追求空間與便利,對住宿、餐飲、購物及休閒設施的需求更為多元。他們不僅尋求景點打卡,更重視旅途中的舒適體驗與家庭互動,這正是香港旅遊業可大做文章之處。
值得肯定的是,業界已積極準備。例如一些酒店已聯動區內商戶,籌備推出「套餐式優惠」,涵蓋住宿、餐飲、零售與娛樂,形成區域協同效應。這種整合式營銷策略,正符合「粵車南下」旅客「一站式消費」的特點。
然而,要真正釋放「粵車南下」的經濟潛力,特區政府與業界仍需雙管齊下,持續優化。首先,現階段每日100個名額雖屬穩健起步,但需求殷切已是共識。特區政府應根據路面承載力與實際數據,有序放寬每日名額限制。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可參考「港車北上」的增長軌跡,制定清晰的配額提升路線圖,例如每季度檢討一次,並根據交通流量、泊車使用率與旅客消費數據作出調整,讓業界有更明確的投資與營運預期。
其次,旅遊體驗的設計至關重要。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提到將推出「旅遊泊車指南」,引導旅客至全港各區的文化、體育與消費熱點,此舉方向正確。然而,僅提供資訊並不夠,必須與「誘因」結合。筆者建議,應聯同旅遊發展局與主要商會,針對高消費潛力景點(如博物館、主題公園、高級商場、特色餐飲區)推出「泊車+消費」優惠計劃,例如停車滿額換取餐飲折扣、購物禮券或景點門票,形成消費閉環。
再者,延長停留時間亦是提升人均消費的關鍵。「粵車南下」初步容許每車留港最多三日,對計劃深度遊的旅客略顯不足。筆者認為,若首階段運作順利,應考慮延長至五日。五日四夜的行程,足以讓家庭旅客遊覽市區景點、新界自然風光乃至離島風情,大幅拉動跨區消費。特區政府可設立「評核機制」,根據旅客泊車分布、公共交通使用率與消費紀錄,逐步放寬停留限制,實現精準管理。
「粵車南下」不僅是交通安排,更是重塑香港旅遊經濟模式的戰略機遇。它帶來的不僅是車輛,更是高消費力的家庭旅客與全新的旅遊行為。旅遊與零售業界須把握先機,與特區政府攜手打造「便捷、舒適、有誘因」的自駕旅遊生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大本地消費市場,讓香港經濟綻放新機。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