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中國傳統繪畫大模型」發布 助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2025-10-20 17:03:31 神州
研討會期間還發布了「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出版、研究最新成果。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莉)如何快速識別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內容出處、題跋印章、繪畫技巧?19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第三屆「良渚論壇」——「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浙江大學首次發布了中國傳統繪畫大模型「知畫」,「AI+傳統繪畫研究」的創新應用,使得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文化傳播朝着國際化的方向邁進。

現場,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研究員唐談以《余杭看山圖》為例,詳細介紹了「知畫」大模型如何進行檢索、考證繪畫信息。「簡單來說,主要利用AI來進行智能檢索、利用大模型的知識推理能力論證繪畫的方方面面研究。相比傳統查資料研究的方式,這個大模型可以大大縮減搜集資料的時間。」

「中國傳統繪畫大模型」在浙江杭州首發。受訪者供圖

同時,他介紹:「這一大模型能解決當前通用大模型在國畫領域賞析不專、問答體驗不佳等問題。藉助它,可以實現沉浸式欣賞、交互式提問、技法教學科普,並且能大幅提升傳統繪畫研究的效率。在繪畫藝術交流互鑒方面,『知畫』大模型還支持多語言輸出,可通過英文等形式向海外傳遞中國繪畫故事,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畫。」

藝科跨界 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水平

研討會期間,來自海內外藝術、文化、科技、哲學等領域的近80位專家學者齊聚良渚,以「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審美意境與文明傳承」為主題,圍繞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及相關議題展開學術交流。如何實現藝術與科學跨界,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水平也成為熱議話題。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皮埃爾-保羅·維達爾從「大腦內部建模」的獨特視角解析藝術創作。「藝術提升了人類認知的複雜度,它不僅是審美的對象,還能在決策中發揮作用,甚至會讓你的人生選擇變得更明智、安全。」他進一步展望了藝術與神經科學跨學科融合的應用潛力,「我兒時的夢想是能走進畫中。比如杭州的西湖如此之美,當我看到一幅西湖畫作時,便渴望實現身臨其境。」而如今,這一夢想正通過AR等沉浸式技術照進現實。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汪濤也表示,科技賦能正成為博物館管理工作的重點。為提升文物保護水平,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正規劃建設新的文保中心,並計劃配置專業的紙質繪畫修復師。「我們也在積極探索與國內博物館的合作可能,」汪濤說,「無論是館內跨部門協作,還是國際館際交流,合作始終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最重要支柱」。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