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秋天的寧夏,連風都是葡萄味的

2025-10-20 10:30:55 旅遊

文/李陽波

寧夏的春秋兩季被業界喻為最適合度假休閒的黃金旅遊時段。步入初秋,夏日的燥熱已逐漸從這片位於黃河臂彎中的沃土上消退。此時,銀川城外的賀蘭山秋意初現,舉目遠眺,巍峨山體與遠處高聳的西夏王陵陵塔遙遙相對。在天高雲淡的蒼穹下,山與陵靜默相望,平添幾分神秘。微風拂過,山腳下一望無際的葡萄園隨風輕輕搖曳,空氣中瀰漫着葡萄的清香與秋季獨有的氣息。

賀蘭山下高聳的西夏陵夯土陵塔。

西夏陵訪古探秘

來寧夏旅遊,西夏陵幾乎是必訪之地。西夏陵位於賀蘭山東麓中段,陵園主要採用北方黃土夯築技術。其建造風格繼承唐宋帝陵的傳統,以高大宏偉的密塔狀陵台為中心,將賀蘭山、黃河與都城等元素融為一體,形成自然和諧的景觀,是我國迄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西夏歷史遺存。

西夏陵遺址區目前已逐步對外開放一號、二號、三號、五號及六號陵,以及最壯觀的陪葬墓群。其中三號陵是陵區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陪葬墓數量最多的陵墓,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銅牛」即出土於其中一座陪葬墓。該文物長120厘米,寬38厘米,通體鎏金,造型寫實流暢,展現了西夏時期高超的金屬工藝水平,現為寧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雖然時光飛逝,西夏早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中,但賀蘭山下那一座座巨大的夯土陵塔依然矗立,彷彿訴說着千年的滄桑,也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前來探秘的遊客。

火石寨奇山怪石

位於寧夏西吉縣的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呈現出自然五彩斑斕之美。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北方發育最為典型、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之一。園內山勢雄渾,溝壑縱橫,暗紅色的山體岩石在成片原始森林的掩映下,宛如迸發的團團火焰,「火石寨」因此得名。

奇山、怪石、險峰和茂樹,被稱為火石寨「四絕」。

奇山、怪石、險峰與茂樹,被譽為火石寨「四絕」。走進這片怪石遍野的褐紅世界,一座巨大的圓柱形山岩——擎天柱格外引人注目。擎天柱為天然形成,數十人環抱尚不能合。由正南望去,石柱高聳入雲,直通天際,氣勢磅礴。始建於北魏、興盛於隋唐的火石寨石窟,歷代擴修形成十餘處、共120多孔洞,是寧夏最早鑿建的石窟群之一,不僅是觀光覽勝的佳地,更是集避暑療養、休閒度假、攀岩探險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內山勢雄渾。

宏偉「長城博物館」

寧夏自古便是我國北部邊防前線與邊塞要地,有「關中屏障,河隴咽喉」之稱。自戰國以來,至秦、漢、隋、宋、明等六個朝代,皆曾在此修築規模不等的長城。如今,寧夏境內的長城遺址遍布五市,總長度逾1,500公里,其中可見城牆約1,038公里,附屬設施如城堡、烽燧、關隘、品字形窖等共留存1,225處,佔全國長城資源總量的約5%,故有「長城博物館」之美譽。

寧夏境內長城遺址有「長城博物館」之稱。

其中,位於寧夏固原市的戰國時期秦國長城,是最早的長城之一。此段長城在修築過程中就地取土,全面採用黃土夯築,並採用複線修築設防,於全國亦屬罕見。此外,寧夏鹽池縣綿延259公里的長城,則為隋、明兩代所建,「頭道邊」「二道邊」兩道長城並駕齊驅的景象,亦屬全國罕見。

昔日的烽火狼煙雖已消散於歷史深處,但歷史所凝聚的蒼涼與雄偉之感,仍在長城內外回響。仰望一磚一石,渾厚與滄桑交織。在長城邊露營、駕車馳騁、徒步挑戰,與歷史來一場深度對話,已成為眾多自駕遊旅客的最愛。

打卡《大話西遊》拍攝場景

鎮北堡西部影城總佔地面積600畝,據統計,自1981年以來,在這裏拍攝的影視劇超200部。其中《牧馬人》《紅高粱》《大話西遊》等一部部中國影視劇的扛鼎之作都在這裏拍攝,被影視界譽為「中國電影從這裏走向世界」。而為了圓遊客的影視夢,鎮北堡西部影城一直保留着各類影視片的重要場景200餘處,遊客在這裏可以穿上戲服,導演一場屬於自己的精彩,在穿越時空之旅中感受「來時是遊客,走時成明星」的快樂。

在鎮北堡西部影城領略歷史的味道。

華語電影史上的不朽經典《大話西遊》,正是於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拍攝,大部分拍攝場景被保留下來,每天幾乎都有從全國各地追逐「月光寶盒」至此的「至尊寶們」和「紫霞仙子們」,在城樓下一遍又一遍重溫着那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鎮北堡西部影城還保留着各類影視片的重要場景。

(來源:《香港仔》2025年10月20日P5

責任編輯: 木羽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