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逸
近期,中國國家安全機關成功破獲一起美國國家級網絡攻擊案,掌握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攻擊入侵中國國家授時中心的鐵證,粉碎了美方陰謀滲透和破壞「北京時間」安全的圖謀。此次攻擊行動具有典型的高級持續性威脅(APT)特徵,目標直指關係國家命脈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承擔「北京時間」產生與發播任務的國家授時中心。國家授時中心負責為通信、金融、電力、交通、國防等領域提供高精度標準時間,一旦其網路癱瘓,將引發通信故障、金融系統紊亂、電力中斷、交通運輸癱瘓、航天發射失敗等嚴重後果,對中國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危害難以估量。
美網絡霸權「賊喊捉賊」
此次對授時中心的網絡入侵,暴露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及美軍網絡司令部長期奉行的進攻性網路霸權戰略。美國情報和網絡部門此次實施的對中國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行動,嚴重違反了中美兩國元首在2015年達成的「不針對對方關鍵基礎設施實施網絡攻擊」的重要共識,以及聯合國所倡導的網絡空間國家行為規範。
2015年中美元首會晤期間,兩國同意共同推動制定網絡空間行為準則,並明確支持當年聯合國政府專家組報告提出的各項規範共識,其中就包括各國不應蓄意破壞他國關鍵基礎設施。然而,美方如今公然背棄承諾,將別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列為網絡攻擊的合法目標,其行為已對國際網絡安全共識造成嚴重破壞。在此背景下,美方的攻擊行為,不僅構成了對中國的客觀威脅,同時也對中美在觀念層面的戰略互信構成了嚴重的衝擊與挑戰。
更令人警惕的是,美國一貫熱衷於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網絡滲透和網絡武器部署,成為網絡空間最大的威脅源和麻煩製造者,不僅威脅中國,而且影響全球。具體來說,這種影響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美國情報機構和軍方網絡部隊肆無忌憚地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發動網絡攻擊行動,他們不僅入侵控制他國關鍵基礎設施、竊取敏感情報、監聽政要隱私,甚至還常利用駐紮在第三國的技術基地(如菲律賓、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發動網絡攻擊,以此嫁禍他人、逃避自身責任。美國早在2017年就將網絡司令部升級為與陸海空天並列的第十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公開把他國關鍵基礎設施「入其網路打擊範圍」;2018年美國國防部網路戰略更是強調要在網路空間採取「先發制人」攻勢。可以說,美國持續推動其網路霸權擴張,在戰略上不但未受2015年共識約束,反而將攻擊他國基礎設施視作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
另一方面,美國在扮演「黑客帝國」的同時,還慣用「賊喊捉賊」的雙重標準,對他國進行污衊抹黑:一邊大肆開展全球網絡監控和攻擊,另一邊卻不斷渲染所謂「中國網絡威脅」,脅迫他國炒作「中國黑客」事件,甚至以此為由制裁中國企業、起訴中國公民。這種顛倒黑白、倒打一耙的做法意在混淆視聽、轉移視線。但鐵一般的事實昭示世人,美國才是真正的「黑客帝國」,最大的「監控帝國」,是當今網絡空間安全、穩定和繁榮面臨的最大的亂源和威脅之源。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美國濫用其網絡強權所帶來的安全隱患,已成為全球網絡空間穩定的最大挑戰。
中國展現防禦實力與擔當
中國此次成功挫敗美國發起的國家級網絡攻擊,充分體現了近年來實施的網絡強國戰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早在2014年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首次會議上明確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要求努力把中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此後,在2016年4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進一步強調要「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體系,因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是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點攻擊的目標」。
2018年4月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要求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護,「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
在黨中央這一系列戰略指引下,中國持續完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實戰化防禦能力。本次國家安全機關能在美國頂級網絡攻擊行動中及時感知、有效反制、成功阻斷,正是得益於多部門協同作戰與技術實力的躍升。國家安全機關、網信管理機構、技術單位和重點企業密切協同,形成了從高級威脅感知預警、攻擊鏈路溯源取證到及時阻斷清除的完整閉環。事實證明,面對具有NSA這類「世界最強網攻勢力」背景的高強度攻擊,中國已經有能力予以有效監測和打擊。這不僅維護了「北京時間」這一國家命脈設施的安全,也標誌着我國在網絡空間防禦領域取得里程碑式進步。
通過此次成功反制行動,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守護網絡空間安全的堅定意志和能力。中國有決心也有能力捍衛自身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同時,中國始終倡導和平利用網絡空間、反對一切形式的網絡攻擊破壞活動。作為負責任的網絡大國,中國將繼續秉持合作共贏理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秩序。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