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聯合國旅遊組織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最佳旅遊鄉村」頒獎儀式。會上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遊鄉村」名單,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入選。
據人民日報報道,水道阡陌,蘆葦蕩漾,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就藏在其中。這個典型的江南村落,因河港兩岸蘆荻叢生而得名,自古有着「苕溪漁隱」的美譽。踏上縱橫交錯的石板路,旁邊是小橋流水,抬頭是白牆黛瓦,輕波微漾,搖曳着廊檐倒影。徜徉古村古道,身旁的座座老宅,就像一艘艘行駛在時光之河中的船,將悠遠歲月裏的水鄉文化帶到人們面前。2012年,荻港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清晨的荻港村,炊煙從各家煙囪裏裊裊升起,木頭門板裏頭,箍桶師傅十年如一日地箍着木腳桶,新鮮的刨花屑在空氣中透着悠悠木香味;打年糕的師傅忙着將蒸好的桂花糖年糕出鍋,熱氣騰騰的年糕又甜又糯惹人垂涎;不到6平方米、有名氣卻沒名字的餛飩店裏,店主正嫻熟地擀着麵皮、包着餡,十里八鄉的村民都愛來這兒吃上一碗……
這便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的日常生活,恬淡又安逸。在這裏,彷彿時間都慢了下來,讓人情不自禁想要停下來,細細品味一番。
古宅與橋
光陰流淌 水鄉悠然
荻港村始建於南宋年間,京杭大運河支流穿村而過。村中隨處可見典型的水鄉景觀:青堂瓦舍,臨河而建;門前屋後,綠桑成蔭;小橋流水,魚塘連片……沿着縱橫交錯的石板路,能延伸至村中各個角落,青磚白牆的古老建築,彰顯出典雅娟秀的氣質。
歷史的傳承與沉澱,讓荻港村擁有着豐富的文化遺產。村內有50座古堂,如章家三瑞堂、吳家禮耕堂、朱家鴻志堂等;還有大大小小的36處古宅,見證着不同時代如茶般回味悠長的往事。
興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建築群「南苕勝境」最能代表荻港村的建築特色。建築群間,樓亭台閣、迴廊繞環、奇石清流、花竹幽影。長壽橋頭的「積川書塾」有約600年的歷史。「積川」意為「土積成山,水積成川」,知識的獲得來自積少成多,只有日積月累,方能成大川。歷史上,私塾裏曾走出2名狀元、57名進士,200多名太學生、貢生。如今,這裏成為村中學齡前兒童舉行啟蒙禮的地方。
荻港村的文化底蘊之深厚可見一斑。在近現代,這裏更是走出了許多傑出人物——外交家、教育家、科學家等,覆蓋各行業各領域。比如,地質學家章鴻釗,中國近代史專家章開沅,中國現代音樂教育家邱望湘、陳嘯空等。
在荻港村,古橋也是一大特色。當地有着「一步兩橋」之說,廟前橋、秀水橋、隆興橋等31座古石橋構成了一道道亮麗風景。村裏最著名的當數秀水橋,有300多年歷史。這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兩邊有石鐫楹聯,橋上有望柱8根,其中4根望柱頂端雕有石獅,石欄盡頭均置抱鼓石。過去,村中曾有「大小商店開到秀水橋」之說,可見當時荻港村的商業繁榮。
坐上搖櫓小船,流連於荻港村的古河道中,從一座座古橋依次穿過,兩岸「魚桑豐園」「漁燈映月」等石刻漢字倒映水中。如今,臨河的魚桑人家,許多都開起了餐館和民宿,村民們在河埠頭用竹竿吊着籃子,熱情送上魚湯飯、肉餅子、鮮桑葚汁、魚圓等特色小吃。上岸,行至「苕溪漁隱」美食街,映入眼帘的是桑葉茶、桑果糕、荻港三碗面等地方特色美食。沿街開設的12間鋪子原為村中的老房子,如今已修葺一新。南來北往的遊客,無不沉醉在這獨具魚桑韻味的悠然水鄉中。
桑果與魚
農耕文化 多元詮釋
如果是每年4、5月份來到荻港村,便四處可見村民沿街售賣自家種植的桑葚,「自家桑果園種植的桑葚,成熟時又新鮮又甜。」當地村民談起祖祖輩輩培育的果實,總是充滿自豪感。
而每年春節期間,荻港村則會舉辦以傳統魚湯飯為特色的魚文化節。魚文化也是江南農耕文化的重要部分,數百年來荻港村的養魚業長盛不衰。在歲末寒冬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魚湯飯,正是江南生活獨有的暖意。
在荻港村,「無魚不成宴」的習俗延續已久。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傳統魚文化節形式更加多樣,不僅有魚樂、魚歌、魚舞、魚火、魚宴等節慶表演,更有「百印魚桑」篆刻藝術展等現代文藝展覽,為各地遊客獻上一場豐盛的水鄉文化盛宴。
桑果與魚的收穫,得益於荻港村的桑基魚塘系統——植桑、養蠶、蓄魚,從而形成可持續、多層次複合的生態農業循環系統。2018年,「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獲聯合國糧農組織授牌,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而荻港村正是傳統桑基魚塘系統最集中、面積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地區之一。「以桑基魚塘系統千年農耕文化為題材的系列魚桑文化表演,可以將傳統的魚文化、蠶桑絲綢文化、美食文化、農耕文化、古運河文化等文脈精髓一一展現。」湖州市桑基魚塘產業協會會長徐敏利介紹,荻港村魚文化節如今也被認定為國家級示範性漁業文化節慶活動。
近年來,荻港村積極參與南潯長三角親子樂園建設,構建起融漁莊研學、古村遊學、桑基魚塘體驗於一體的旅遊板塊,形成獨特的農旅結合、以旅帶農發展格局。隨着荻港村各種活動的推陳出新,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2023年,全村遊客量突破78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和土特產銷售超億元。作為展現江南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的窗口,荻港村通過豐富的文物古蹟、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濃厚的人文氛圍,向人們詮釋着江南水鄉的魅力與韻味。
(文字來源:《人民日报》2024年02月12日07版)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