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海明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國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即「十五五」規劃),為國家未來五年的發展擘畫藍圖。作為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在「十四五」期間通過與內地的協同合作,在推進經濟、社會和民生建設方面展現了積極姿態。而在「十五五」階段,香港如何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更主動參與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制定,特別是通過北部都會區建設深化與國家戰略的互動,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香港作為「一國兩制」實踐下的重要區域,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把握戰略機遇期,與國家高質量發展目標對接,是未來五年的關鍵任務。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科技強國戰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香港需要創新發展路徑,深度融入國家經濟體系,提升國際競爭力。北部都會區正是香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平台。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近年來最具前瞻性的區域發展規劃之一,覆蓋香港北部接壤深圳的元朗、上水等區域,總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作為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樞紐,北部都會區不僅是香港擴大經濟腹地的關鍵,更是香港通過跨境協作抓住國家發展機遇的重要支點。
從國家層面來看,「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雙循環」戰略為香港明確了發展方向,而即將審議的「十五五」規劃預計將進一步深化這一思路。未來五年,國家將在高質量發展、擴大內需、科技創新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加快布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對香港而言,「雙循環」戰略不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更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北部都會區在未來五年將通過強化與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城市的聯動,推動跨境產業協作、科技資源整合和消費市場的互補發展,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力。
「十五五」規劃的出台,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提供更強政策支持。在國家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背景下,北部都會區將成為香港對接內地市場的重要橋樑。優化跨境基礎設施和產業協作機制,既能助力傳統優勢產業(如金融、物流、貿易)的升級,也能推動香港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的全面突破。
此外,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還將進一步提升香港與國際市場的聯通能力,吸引全球資本、技術和高端人才,鞏固其作為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樑地位。可以預見,「十五五」規劃的落實將推動北部都會區成為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為大灣區協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和建設,不僅是香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更是香港實現國際化與區域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未來五年,香港可考慮重點聚焦以下四大方向。
其一,以發展國際教育中心和科技創新為突破口。發展國際教育中心與科技創新是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領域。北部都會區的建設為香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教育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撐。
通過設立聯合實驗室、創新孵化中心和科技園區,北部都會區可以吸引更多內地及國際頂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人才進駐。這將推動香港從單一的「國際金融中心」逐步轉型為「國際教育中心」和「創新樞紐」。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北部都會區可以通過政策支持、教育資源整合和科技協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引擎,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其二,深化區域協同合作。北部都會區是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應進一步加強與深圳及周邊城市的合作。區域協同的關鍵在於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共享。例如,通過優化港深跨境交通網絡,加快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聯互通,北部都會區可以顯著提升區域經濟效率。同時,香港應推動與深圳在教育、醫療和文化領域的資源共享,打造宜居宜業的區域環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企業落戶,為區域一體化發展注入活力。
其三,發揮國際化橋樑作用。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不僅服務於國內市場,還應充分發揮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參與大灣區建設,推動國家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同時,香港藉助北部都會區的資源整合能力,還可吸引更多國際組織設立總部或分部,進一步提升其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影響力。
其四,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北部都會區將成為香港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拓展經濟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通過北部都會區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基建投融資、綠色金融及貿易物流等領域的合作。尤其在人民幣國際化和跨境結算方面,香港可發揮獨有的橋樑作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邁向高質量發展。
香港各界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參與「十五五」規劃的制定,為香港爭取更多發展機遇。這不僅是國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節點,也是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戰略的關鍵時刻。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考慮加強與中央政府及內地相關部門的溝通,積極建言獻策,確保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發展需求在「十五五」規劃中得到體現。特別是在科技創新、國際教育、金融服務、綠色經濟及「一帶一路」合作等領域,香港應爭取更多政策支持,為自身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未來五年,香港應以北部都會區為核心,依託創新驅動發展,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通過融入國家雙循環戰略,在全球競爭中實現更大作為,為國家和自身發展書寫新的篇章。
(作者為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