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關稅換稀土?專家稱中美有望達成經貿長期協議

2025-10-19 09:38:00 國際
●首三季中國進出口總值33.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增長7.1%。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近期中美貿易談判波瀾再起,雙方博弈也涉及更多領域和維度。分析稱,短期中美經貿不確定性已經提升,但在中方主動「出牌」後,中美經貿談判進程仍有望加速,兩國有希望達成雙方均能接受的長期協議。瑞銀的分析師則對中國出口持樂觀態度,並將今年中國出口增速上修至4.5%。

中國商務部10月9日公布「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明確「稀土開採冶煉等相關技術未經許可不得出口」。美國總統特朗普翌日威脅,11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0%額外關稅,並對所有關鍵軟件出口實施管制。

「本輪關稅對弈過程中,中國的應對模式日益轉向主動。」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指出,較之對高通公司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實施調查,以及對美船舶計收特別港務費等「被動應戰」模式不同,中國實施的稀土和技術相關最新出口管制,是主動運用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的領先優勢地位,在中美關稅緩和期臨近尾聲時,為爭取自身正當國際貿易權益採取的一次「主動出擊」。

在秦泰看來,臨近第二輪關稅「緩衝期」尾聲,美方不斷通過對涉中國船舶收取港口費、在限制清單中增列中國企業等方式對華施壓。他提醒,稀土是高科技產品及軍事裝備所需的關鍵物資,現時中國主導全球70%稀土開採,和93%稀土永磁產品,新的稀土與技術出口管制措施,將對美國高科技產業鏈、軍事裝備生產活動等形成制約,迫使美方重回經貿談判的建設性軌道。

美財長暗示「關稅換稀土」

記者留意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表示,若中國停止實施新頒布的稀土出口管控計劃,美國或將延長對華商品關稅豁免期至三個月以上,但「所有細節將在未來幾周內通過談判確定」。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強調,中國在貿易談判、稀土出口管制方面,有較豐富的應對手段,美對華關稅威脅的實際效果預計有限。當前市況下,中美仍有望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達成「雙贏」的協議。他分析,特朗普威脅將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0%額外關稅,可視為談判過程中的對華施壓策略,其關稅威脅最終恐難落地。

秦泰補充說,美方若一味對華加徵巨額關稅,美國經濟或面臨難以承擔的新一輪衝擊,以及由難以評估的中期不穩定性帶來的衍生性損失。中方主動「出牌」後,中美經貿談判進程有望加速,相信雙方均會進行更嚴肅深入的沙盤推演和評估,並就未來可能達成的協議,進行更全面深度和細節充分的準備。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首三季中國進出口總值33.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其中,出口增長7.1%,進口下降0.2%。此外,一至三季度,中國進出口分別增長1.3%、4.5%和6%,連續八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

瑞銀大幅上調中國出口預測

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亞洲及中國經濟學家鄧維慎指出,近期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或加劇中國出口的不確定性,未來中國對美國出口雖可能走弱,但再次大幅下滑的概率微。他預計,後續中國整體出口增速,有望持續得益於對其他經濟體出口的增長,「已將今年全年中國出口增速預測值從1%上修至4.5%」。

責任編輯: 梁存希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