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除了在本地物業市場大展拳腳外,香港高等教育界亦積極布局全球教育市場。被問及有本港大學早前於歐洲購入新建大樓作教學發展時,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署理院長許佳龍表示,該學院亦有到海外擴張的計劃,但目前會更傾向通過與當地單位合作的方式推行,認為這有助提高成功率。
「我們認為『出海』重要,但『出海』並非單靠我們自己去做,而是要融入當地的經驗、知識和文化,所以找到當地夥伴,會有很大幫助。」許佳龍舉例說,該學院早前與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商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聯合推出全新工商管理學士(歐亞商業管理)課程,「學生會讀2+2:兩年在哈薩克,兩年在香港。」
該課程屬自資經營,兩地的每年學費分別約1.5萬美元及25萬港元,目前正在招生,預計2026年9月開始,首年預計招生40至60人不等,期望能培養出助力「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領航人。
許佳龍進一步指出,例如雙語工商管理博士課程是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合辦,「Kellogg(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多年前沒有自己來香港,而是要找我們做夥伴(合辦EMBA課程),我相信都是同一理念,有當地夥伴很多時候會是成功的要素。」
被問到會否考慮在海外購買物業,許佳龍表示不排除有此可能,「還未有實際計劃,但我們正積極研究中。」他坦言,海外置業成本高,需要管理風險,尤其要考慮長遠發展的持續性,而有別於本地物業,其他地區會較難預測,「假設如果我走去中東買棟樓,我是否有辦法在當地收1,000名學生呢?」他認為,要產生教學影響力,大學可通過多種方式達到目標,購買物業只是其中之一。
港大買巴塞隆拿大樓
根據早前西班牙巴塞隆拿媒體報道,香港大學斥資3.1億港元購入當地「22@科技區」Llacuna街一幢新建大樓,總面積8,500平方米。據了解,是次交易由港大經管學院自資,並由院方自負盈虧營運,選址巴塞隆拿是由於相對其他歐洲國家,物價較為便宜,亦合適作為中轉站吸納國際學生和教授。校方代表日前表示,該大樓現已開始裝修,將用作教學用途,期望數月內投入運作。同時校方也會持續物色中東據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