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兵 紀錄片導演、歷史學博士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與開放,不僅僅是一個博物館的誕生,更有人說這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個里程碑事件。
我曾看到一段啟功先生的回憶,他說當時他年紀很小,就跟着老師陳垣去了故宮,看到了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還有郭熙的《早春圖》。那會兒走進宮殿,面對那些國寶,他覺得太讓人感到幸福和過癮了。當然,這兩件寶貝最後飄洋過海,去了海峽對岸的台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的開幕儀式,一定要有重要的人物來發言。當時發言的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故宮當時的第一任理事長,也是第一次進入故宮開始清點文物時最重要的負責人——李煜瀛先生。他做了一個非常言簡意賅的發言。首先,他回顧了故宮博物院籌備的整個過程,這個籌備過程從1924年馮玉祥將軍在北京事變中驅逐溥儀出宮,到後來善後委員會的成立,這一年以來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講到了將紫禁城從皇帝的私有財產變為全民的博物館,是為了貫徹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理念。他說這些國寶,不再是愛新覺羅私人的、獨家的財產,而是屬於全民的、共同的文化財富。同時,他也提到了對故宮博物院未來的規劃,其核心使命就是保護、研究和開放,這個使命一直到今天已經100年了,故宮的這些先輩們、故宮今天的學者們,依然在傳承、依然在堅守。
在當年10月10號這一天,黃郛也做了一個重要的發言。當時的黃郛任北洋政府的內閣總理,歷史上他是一位像流星一樣瞬間而過的政治明星,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記得他了,甚至不知道這個人的存在。當時的北京政局是被段祺瑞軍政府所控制的,黃郛時任內閣總理,代表當時的北洋政府,強調了故宮博物院成立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他用辛亥革命中「共和」的理念來定義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認為這是「共和」的一種延續,同時也是國民的必然之舉。
他的講話在故宮博物院成立時,為其提供了法理和道義上的重要支援。他甚至特意強調,故宮博物院的成立,有着更特別、更深刻的象徵意義——象徵着舊的封建帝制時代的終結,和一個新的文明時代的開啟。他甚至提到了一個細節,就是故宮在未來的展覽和研究中會起到教化民眾、啟迪心智、促進中國文化藝術發展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記得有一句原話,他是這樣說的:「今日開院為雙十節,與博物館之兩層紀念有永久的價值,願諸君共紀念之。」他甚至講到了,10月10號這一天,可能有永久的紀念價值,可能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一個特別的、永恒的、里程碑的事件。
100年過去了,今天無論在北京、香港,還是台北,學者們依然在守護着我們的國寶,守護着百年前先輩們的理想和信念,對中華文化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傳播和保護。
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