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參與「未來之星」和「范長江行動」 260港生「行萬里路」堅定文化自信

2025-10-17 08:15:51 香港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更是國家的希望,為支持青年開拓視野,厚植家國情懷,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未來之星同學會、范長江行動同學會共同舉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青年工作部、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特別支持的2025「未來之星」·「范長江行動」暑期活動總結分享會,昨日在香港樹仁大學顧鐵華費肇芬伉儷廣場隆重舉行。約260名香港青年學生,在今年暑假分別參與了9場「未來之星」和「范長江行動」的特色實習交流與採訪調研活動,從中見證國家新貌,並在各參訪省市中深入感受當地獨特魅力與發展脈搏。同學們都認為,這些珍貴體驗,讓自己築牢家國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及於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

●「未來之星」·「范長江行動」暑期活動總結分享會昨日舉行。(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昨日的分享會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鄭勇男,民青局副局長梁宏正,全國政協常委吳良好、姚志勝,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全國政協委員曾智明、鄧健榮、馬浩文,香港高昇基金主席、星河灣集團總裁黃健慧,特區政府康文署助理署長伍志和等出席主禮,逾200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老師及同學共同見證。

鄭勇男:永葆好奇心 恪守求真志

鄭勇男致辭時表示,「未來之星」與「范長江行動」是大文集團旗下兩大極具影響力的青少年品牌活動,多年來持續為香港青少年搭建聯通內地、認識祖國的堅實橋樑。今年,兩個活動首次合併舉辦暑期活動總結會,藉深度融合優勢與資源,為香港青年學子搭建一個更具規模的交流平台,希望同學們能分享見聞、碰撞思想,學習從多元視角中汲取智慧、拓寬認知,收穫更多成長與啟迪。

他並祝願學子們永葆好奇之心、恪守求真之志、胸懷家國之情,將旅程中的收穫融入未來學習生活的點滴之中,以所見所學、所感所悟講述動人家國故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成就非凡自我、貢獻國家所需。

梁宏正勉港青加入「連青人網絡」

梁宏正表示,透過「未來之星」與「范長江行動」活動,青年學生不僅在個人發展上獲啟發,亦結識志同道合、積極向上的良師益友,這份情誼將在日後相互勉勵、共同前行。

他強調,特區政府高度重視青年發展,《青年發展藍圖》的重點工作方針包括傳承愛國精神、增強家國情懷;期望藉系統性教育及多元活動,強化青年對國民身份認同與自豪感,助力新一代成為「一國兩制」的接班人。

他並鼓勵參與今年暑期活動的港青加入民青局建立的「連青人網絡」,及期望繼續與大文集團合作,推出更豐富的活動,並勉勵在座青年不斷裝備自己。

黃健慧致辭時表示,「未來之星」二十年引領成長,「范長江行動」十二載行走不輟,二者代表了寶貴的傳承,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脈動,將青春足跡印在時代前沿。

她指出,當前世界正經歷深刻變革,國家發展邁向全新階段,更需要視野開闊、心懷家國、敢於擔當的青年力量。她期望香港學子們永葆行走的熱情、提問的勇氣與書寫真實的銳氣,將個人的才華與夢想,匯入民族復興的壯闊洪流。

香港樹仁大學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分享道,藉「范長江行動」和「未來之星」活動,香港學生可在「行萬里路」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關懷,這與樹仁培養具有人文關懷與家國情懷青年的初衷一脈相承,他相信,教育的意義不止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品格的塑造與責任感的培育。

●學生觀賞展板,回味行程點滴。(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今年暑期,「未來之星」進行星動成都、星動北京及陝西尋根考察團三場實習和交流活動,而「范長江行動」則安排學生前往重慶、遼寧、浙江、江西、內蒙古及山東六地,昨日分享會同場舉辦了圖片展,回顧了各項活動的精彩瞬間,又向黃健慧頒發「未來之星」榮譽主席委任狀,及舉行「2025范長江行動」優秀作品及學生頒獎禮。另「范長江行動」將於今年12月首次開啟吉林行冬季團活動,帶領香港青年探訪東北熱土、感受冰雪文化,並於昨日舉行授旗儀式。

「2025范長江行動」佳作獲獎名單

學生:實習了解國企與文化營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參加「星動北京·未來之星香港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的香港大學中文系三年級學生黃渝旆,在昨日分享會代表登台發言,分享自己在北京實習的所見所感。28天的實習期間,渝旆在北京豐台文化旅遊集團擔任綜合管理崗,參與宛平城專案的營運。她形容這段經歷猶如給了自己一把解鎖國企與文化運營的鑰匙,讓她首次跳出熟悉的視野,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

●黃渝旆強調,國家發展與每個人的未來緊密相連。(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在過去印象中,國企總帶有一層嚴肅、遙遠的濾鏡。」而真正走進其中,渝旆感受到規範有序的工作氛圍,以及同事間互助互愛的溫情。從整理專案合同、撰寫會議紀要等日常瑣事中,她細細體會到景區運轉的細微脈絡,也深刻領悟到宛平城不僅僅是一個文化旅遊景點,更是承載抗戰記憶、延續歷史文脈的「活歷史」。她感受到文化保護與市場開發從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可以共生共榮的關係,而國企在其中扛起的,不只是經營的責任,更是守護文化根脈的使命。

在港土生土長的渝旆強調,國家發展與每個人的未來緊密相連,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是時代的選擇,更是香港青年尋找機遇、實現價值的必經之路。她期望未來有更多同學像她一樣,走進祖國大地,在交流中收穫成長,在同行中開創未來。

走進「紅色記憶」 感受革命家精神

跟隨「尋根鑄魂·同心築夢」陝西尋根考察團走進陝西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中二學生鄧咏珊非常熱愛歷史,這次考察讓她有機會首次踏足底醞深厚的陝西,心情格外激動。親身走進書本中描繪的大唐不夜城,令她有如穿越時空;但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卻是在被譽為「革命熔爐」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參觀時的體會:「從書本上的文字知識,到親身走進革命遺址,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那段歷史背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鄧咏珊希望有更多香港青年參加「未來之星」等內地交流活動。(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咏珊表示,看到無數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熱血青年,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抗大接受革命教育,學習軍事理念和政治思想,隨後便投入到抗日事業當中,令她印象深刻。

她感慨,今天自己能夠在安穩環境下學習,假期隨學校或朋友考察遊歷,這在過去是極奢侈的事,而抗戰時的青年卻要在最純真的年紀面對戰亂,四處流離,甚至為此犧牲,令她深刻明白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重量;而看到一個個歸國華僑的事跡,也讓她體會到不論遠近,始終相連的華夏血脈與民族歸屬感。

走進延安革命舊址的「紅色記憶」,咏珊從保存完好的窯洞,感受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的精神。她表示,這種精神激勵自己要更加珍惜當下、積極回饋社會,也希望有更多香港青年參加「未來之星」等內地交流活動,深入了解歷史,體會血脈相連的民族情誼,領會歷史賦予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連續兩年參加 更懂「中國故事」意義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莫楠)香港理工大學學校與社區心理文學碩士課程學生鍾雨莙,連續兩年參加「范長江行動」,去年是中原行,今年則加入內蒙古行。她說,走進不同地方、認識不同的人,讓她重新認識自己,也親眼見證祖國的發展變化,體會新聞精神與人文關懷的力量。從彰顯創新活力的企業,到充滿民族風情的鄉鎮;從科技的前沿,到草原的深處。每一站都讓她更深刻體會「中國故事」的意義:那不只是數據與成就的展示,更是無數百姓默默付出的縮影。

●鍾雨莙連續兩年參加「范長江行動」。(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興偉)

對媒體領域一直懷有濃厚興趣的雨莙,在實地採訪與新聞實踐中收穫良多。她坦言,親身參與後,明白專業新聞寫作不同於個人隨筆,講究精準用詞和嚴謹結構,在專業老師的指導與作業修改過程中,她更清楚掌握新聞文體的寫作要領與進步方向,「與就讀傳理相關專業的夥伴相比,我的專業基礎或許不如他們扎實,但這次學習讓我初步掌握了相關知識。即使未來不投身傳統媒體行業,但培養出來的文字能力對個人發展依然大有裨益,例如在新媒體領域。」

悟新聞要有理解與共情

雨莙回憶首次訪問時非常緊張,害怕提問不夠專業,表達不夠流暢,但受訪者眼中那份真誠與熱情撫慰了她的不安,更從心底明白新聞的本質不僅是傳遞信息,也有理解與共情,「只有當我們用心去傾聽,文字才有溫度,報道才有靈魂。」這趟「范長江行動」讓她看見了更廣闊的中國,更深刻地理解青年新聞人的責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與信念。不論未來走向何方,她都希望能延續這份精神,「用年輕的眼睛看中國,用真誠的文字寫時代。」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