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藏家獻寶亮相故宮新展 今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2025-10-17 08:02:00 文博
香港文匯網製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際,再度推出新展,這次的展覽旨在引導觀眾深入了解捐獻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呼籲公眾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仁風景從——故宮博物院藏捐獻文物展」16日在故宮景仁宮開幕,17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展出100位捐獻者所捐展品逾百件,包括鄭振鐸、孫瀛洲等捐獻大家的捐獻文物,亦有多件港澳台同胞捐獻的文物亮相,如香港收藏家葉義捐贈的一件清代犀角雕彌勒佛像。展品類別包含書畫、陶瓷、銘刻、玉石器、金銀器、雕塑等,展期一年。

●故宮博物院藏捐獻文物展展出100位捐獻者所捐展品逾百件,有多件港澳台同胞捐獻的文物亮相。展品類別包含書畫、陶瓷、銘刻、玉石器、金銀器、雕塑等,展期一年。香港文匯報記者江鑫嫻 攝

景仁宮是故宮博物院於2005年開設的捐獻專館,立有「景仁榜」鐫刻捐獻者名錄。1945年至今,故宮博物院已累計接受社會各界800餘人次捐獻的3.5萬件/套文物。今次舉辦的「仁風景從——故宮博物院藏捐獻文物展」是在景仁宮舉辦的第10個捐獻文物主題展覽,同時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的第49個捐獻展。

大愛守護民族文化瑰寶

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許凱說:「飲其流者懷其源。受場地制約,我們只能以微知著,展出100位捐獻者所捐展品逾100件,分『念其人』『記其功』『彰其德』三個單元,從捐獻者、捐獻文物、捐獻精神的視角,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敬意,引導觀眾深入了解捐獻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呼籲公眾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

景仁宮前殿為第一單元「念其人」,下設「率先垂範」「家國情懷」「大愛無疆」「紫禁丹心」四個小節。選擇的捐獻者涵蓋國家領導人、社會各界賢達、港澳台同胞、愛國華僑華人、國際友人、故宮同仁等,他們以無私大愛守護民族文化之瑰寶,以拳拳之心鑄就文明傳承的豐碑。

不惜重金回購流散文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大愛無疆」小節中看到了多件來自港澳台人士的捐贈文物。該小節前言中寫道: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始終心繫祖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他們竭盡所能,或積極提供文物線索,或捐獻個人及家族所藏,或不惜重金購回流散文物,體現了中華兒女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

香港著名醫生、文物收藏家葉義捐贈的一件清代犀角雕彌勒佛像是重點展品之一。雕像呈深栗色,以圓雕技法隨形刻畫一尊布袋和尚,袒胸露腹,赤足曲肱,開口大笑,神情慈祥,右手持桃,斜倚布袋而坐。又雕小童數人於其身周肩上嬉戲調笑。這件小雕像巧妙利用了犀角本身形態,將人物神態傳達得活靈活現,體現了創作者不俗的藝術水平。同在一個展櫃中的還有一件明代的醬釉筒式爐,由香港收藏家楊永德、張瑞貞夫婦捐獻。1988年他們將個人珍藏的南明永曆朝瓷器兩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為研究南明時期瓷器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此外,澳門的何賢先生1956年將收藏陶瓷2件捐獻給國家,後撥交故宮博物院。其捐獻的北宋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托亦是今次展覽的重點展品之一。

港澳台人士捐獻的展品

飽含守護中華文脈熱忱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開幕式上表示,在這些捐獻者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知名學者和收藏大家,有工人、農民等各行各業人員,還有海外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以及故宮博物院本院職工。每件捐獻文物背後的故事雖各有不同,但都飽含了捐獻者守護中華文脈的樸素熱忱,彰顯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解冰表示,國家文物局正在組織編撰新中國捐獻文物圖集,後續也將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為文物捐獻創造更有利條件。

據悉,今次展覽由公益慈善研究院獨家捐助。公益慈善研究院內地首席代表陸怡表示,此次展覽是公益慈善研究院與故宮博物院五年合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兼具藝術與科技素養的專業人才。他表示,今次展覽透過逾100件/套展品呈現100名捐獻者的捐獻,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彰顯了社會賢達無私捐獻,共同為中華文化貢獻的心。

無償捐獻文物 多位港澳台人士列「景仁榜」

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有一個書寫捐獻文物人姓名的「景仁榜」。「景仁」二字蘊含着「景仰仁德」的深刻寓意,它是對那些心懷家國、無私捐獻文物的各界人士的至高敬意與誠摯感激的象徵。在這一串長長的名單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知名學者、收藏大家、故宮同仁,也有工人、農民,還有港澳台同胞、愛國華僑華人、國際友人等。他們讓故宮的館藏得以豐滿,讓名垂青史的佳作得以傳世。

港收藏家藏品贈故宮

自1945年至2025年,「景仁榜」上來自五湖四海的捐贈者,懷着對中華文化的敬畏之心,將3.5萬件/套文物送到故宮博物院。這些捐贈品,不乏國之瑰寶,極大地豐富了故宮的收藏,使故宮的文物品類更為系統和完整。

在「景仁榜」1985年的名錄中,在抗日戰爭中就以醫術仁心聞名香港的葉義,致力於文物保護和傳統藝術研究。他一生收藏文物甚豐,尤以犀角雕刻類器物為精。生前曾立下遺囑,將所藏81件套犀角雕刻作品捐獻給故宮博物院,1985年葉義先生的遺願終得實現。為此,故宮博物院曾於1985年專門舉辦《葉義先生捐獻犀角杯展覽》以示紀念。

在2017年的名錄上,同樣來自香港的許榮茂上榜。他出資將曾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流失海外的《絲路山水地圖》,從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購,並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中國台灣知名作家李敖的名字出現在2006年的名錄中,當年他將自己珍藏的《乾隆題〈王著書千字文〉》送回了故宮博物院。

河南農民捐獻元代銀器

在1985年的名錄上,還有一個叫何剛的名字。2017年6月22日,故宮博物院為這位河南普通農民辦追思會,他曾拒絕了文物販子的高價,不遠千里將19件在老家挖地基時發現的元代文物捐獻該院,彌補了館藏的歷史空白。如今,他捐獻的銀鎏金鏨刻鳳穿牡丹紋玉壺春瓶亮相「仁風景從」展。說明牌上不僅有文物信息,還有他的名字。

「景仁榜」上的名單逐年增加。他們的貢獻一如榜單前言所言:他們獻出的不只是一器一物,更從中體現了愛我中華的仁心義舉,展示了天下為公的佳德懿操。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