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分階段開發」模式有望加速北都大學城落地

2025-10-17 04:16:00 財經

龍漢標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

泰晤士高等教育最新公布的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國際管理發展學院上月發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亦躍升至全球第四位,成為亞洲之冠。可見香港高等教育的獨特優勢,以及是人才匯聚之都。

施政報告中強調,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是新時代發展的基礎,進一步提升八大院校的非本地自費生學額上限,由現時40%提高至50%,全方位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這不單可以帶動經濟內需、助力科研產業,亦是說好香港故事,打造全新的香港品牌。

參考澳洲、英國等留學大國,海外學生均帶來龐大經濟效益。根據澳洲教育部2024年數據,海外留學生為澳洲帶來51.5 億澳元經濟收入,當中包括學費和日常生活消費,如住宿、購車、醫療保險等。而英國於2023/24學年,國際學生的學費就達到12.1億英鎊,佔整體高等教育總收入23%,這龐大收益亦幫助大學推動學術研究,促進科技發展。

海外留學生選擇來港升學,除了優質學府之外,最關注的自然是留學住宿。根據政府數字,於2024/25學年在香港修讀由教資會資助與非資助課程的留學生人數已達八萬多名。隨着北都大學城落成,學生宿位供應將更趨緊張。雖然政府早前推出《城中學舍計劃》,放寬商廈改建為學生宿舍的要求,但現有商廈位置多在市區,北都區三個大學城周邊,多為未發展的農地或棕地,計劃未能惠及將來大學城學生的住宿需要。

全球性的房地產公司高力香港(Colliers)上月發表的《打造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報告指出,預計至2028年,本地及非本地學生的宿位需求將達到172,200個。報告建議位於洪水橋的北都大學城周邊用地,採用靈活規劃模式,改劃為教育用途,結合教學、住宿空間,以滿足大量留學生的住宿需求。

盼用於棕地農地改學生宿舍

2025年施政報告提出以試點形式推行「分階段開發」模式,借鑒內地的「1.5級開發」概念,透過先興建和營運低密度設施,吸引人流、創造收益,再逐步落實長遠發展。筆者認為,這概念正好適用於大學城周邊的土地規劃,以「拆牆鬆綁」的靈活政策,讓棕地和農地改為學生宿舍,不僅解決留學生住宿短缺問題,還能帶動周邊經濟和人流。香港優質的專上教育是多年發展所累積的成果,透過靈活的政策,善用這寶貴的資源,不僅能轉化教育優勢為經濟動能,亦能為促進科技研究與人才匯聚。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