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書練
這陣子,藉着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我連看了3部在本港上映的抗戰電影《東極島》《南京照相館》《731》,主要是想了解導演們如何呈現當年的場景。因為故事都是在史實的基礎上改編,內容已大致知曉。可幸,3部都從平民視角出發,由事件中的參與者或見證者角色敘述,令內容顯得接地氣。
抗戰影視劇雖有不少,但以往較側重於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合作和作用,以及軍人在前線戰場上的英勇表現(戰爭片)和情報人員在後方與敵人周旋的智慧和危險(諜戰片)等。這些當然很重要,但作為一場持續14年的侵略和反侵略戰爭,涉及面之廣,殺傷力之重,肯定不限於軍人和特工。
3部電影讓人看到中國平民百姓的艱辛、勇敢、智慧和人道精神,尤其是《東極島》描寫的是日軍侵華期間的真實事跡,更值得向世人講述──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浙江省舟山群島漁民冒死營救了被日軍用「里斯本丸號」運往日本當勞工的384名英軍戰俘,這艘客貨輪載有逾千名在香港抓到的戰俘,在舟山水域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正在沉沒。
這麼多年來,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往往是懦弱的,至少是膽小怕事,不想惹事。所以,才有清末時的「八國聯軍」,才有當年上海租界公園門前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招牌。
從現代文明角度看,任何戰爭都不應該發生,因為戰爭沒有贏家,所謂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所有的種族矛盾、文化衝突和資源爭奪都可以經過溝通、協商、互通互補互讓,甚至隔空喊話乃至對罵而得到紓緩和解決,實在沒必要大動干戈到動用殺人武器──雖然各國都會製造或配備武器,但那應該是防範之用。但世界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理想,有些戰爭是不得不正面迎擊的,包括反抗侵略的抗日戰爭。這不是涉及資源掠奪,而是侵略者的獸性達到至惡極點。
中國人崇尚孔孟之道,相信「人性本善」,也以人為善,追求鄰里和睦,但侵略者往往以被扭曲的人性行事,視鄰居者為無物。日本當局當然不希望中國人紀念抗戰勝利,可幸的是,今日中國人不但要堂堂正正地紀念,更有能力向全世界呈現這段真實的歷史。
對那場80年前的戰爭,各受害國和受害人後輩除了促使當年侵略者後人正視及反省其祖先犯下的反人類罪行外,更應該思考:為什麼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可以並有能力向這麼多國家和地區發動戰爭?
《南京照相館》結尾有一句:銘記歷史,吾輩自強。還應加上一句:把善良留給對的人。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