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新加坡x香港 藝術教育領袖共話未來 「人類此時比任何時刻都需要藝術」

2025-10-16 04:21:03 副刊
●新加坡與香港兩地的藝術教育領袖與學生們合影。 進念供圖
●講座現場探討藝術的當下與未來。
●郭建文認為香港與新加坡在藝術領域可相互學習。
●陳頌瑛
●進念在新加坡交流演出作品的劇照。 進念供圖
●講座現場觀眾積極提問。 進念供圖

在過去的幾年,人類世界變化無窮,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手段日新月異,媒介傳播手段不斷豐富,無不影響着人們對於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在此時代節點上,如何定義藝術教育以及其未來的走向,是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工作者們都十分關心的話題。

近日,新加坡與香港兩地的藝術教育領袖在香港文化中心以「傑出學者講座:當代藝術教育中的創造性張力」為主題,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討論。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藝

是次對談由演藝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總策劃。是次活動的聯合策劃、「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接受採訪時表示,早前,進念已與新加坡藝術大學(UAS)達成三年合作計劃,旨在共同推動藝術教育創新,今年亦為UAS於香港推出了全新實習項目。藉此契機,特邀新加坡藝術大學校長郭建文以及香港演藝學院校長陳頌瑛展開深度對談。

任何創新都離不開文化根源

新加坡藝術大學由拉薩爾藝術學院(LASALLE)及南洋藝術學院(NAFA)於2024年共同成立。講座中,郭建文透過對兩地當代藝術教育的觀察與解讀,深入探討當前藝術教育的核心議題,追問藝術和藝術教育的本質,揭示其中的創造性以及藝術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據介紹,UAS開設的當代華文劇場榮譽學士課程致力於培養新興職業戲劇藝術家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為學員發展成為技藝精湛、學養深厚的劇場創作者、表演者、政策制定者及藝術工作者提供成長平台,並推動「華文劇場」發展。郭建文認為,香港和新加坡有很大的相似點,即「文化的交匯和多元」,但同時他指出,香港的藝術家和文化領袖對於中華文明整體的研究和理解十分具有深度,新加坡則更加注重將傳統藝術和西方各種元素融合以實現創新效果,「我們自己的文化可以跟別的文明結合從而創造出一些新文化,這也是一種理想。所以我認為,我們在這兩方面是可以互相學習的。」

以書法、水墨畫和篆刻為例,郭建文指出,不少新加坡藝術家在這些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一直在不斷突破、嘗試新的藝術形式,「創新的想像力」非常強,這些都構成了新加坡獨特的藝術氛圍。「香港很可愛的地方就是包含很多廣東的文化,廣東的語言、色系、幽默感。」郭建文認為,任何的創造都離不開對於文化土壤本身深刻的研究,「都需要花一點時間去理解文化背後的東西。」

當前不少新銳藝術家以社交媒體作為重要的表達陣地,對於在未來的藝術教育中會否着重這一點,郭建文表示,問題並非是簡單的「用不用」,而是需要更深層次的考慮,比如道德以及倫理等層面的思考。郭建文坦言,當前他對於這一問題的觀點亦十分複雜,「希望同學們思考問題背後的意義後,做出自己的選擇。」他指出,畢竟除了藝術家的身份之外,「我們都還有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

香港藝術教育發展要有整體性

香港演藝學院校長陳頌瑛表示,新加坡的藝術市場和廣闊機會也給香港藝術發展帶來啟發。首先,政策十分重要,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應該是單一軌道,而應該要思考如何整體統籌行業的各個部分。因為文化藝術產業涉及方方面面,「要讓藝術市場的各個環節都有人工作,讓人才發揮所能,才可以真正推進行業發展。」

香港演藝學院作為亞洲重要的表演藝術高等學府,提供學士課程與實踐為本的碩士課程。學習範疇包括戲曲、舞蹈、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與舞台製作藝術。演藝學院的教育方針着重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中西兼容,更提倡跨學科學習。在接受採訪時,陳頌瑛透露香港演藝學院未來的課程設計將會集中幾個大板塊:第一,繼續加強成為香港表演藝術的催化基地,進行發展和創新,加強與業界的深度合作;第二,推行「Green Produce」,以環保減碳貫徹全產業流程;第三,推動更多國際實習項目,在和香港藝術團體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礎上再拓展國際領域的內容;第四,推進發展香港演藝學院在北部都會區的第二個校區,努力推動香港演藝學院成為帶動香港以及整個大灣區藝術發展的引擎力量。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