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不買」「慢買」不治本 專家籲建長期理財習慣

2025-10-15 04:16:59 國際

香港文匯報訊 在通脹持續飆升、關稅政策調整及經濟前景不明的背景下,美國年輕群體正通過「不買」、「慢買」等消費降級策略應對財務壓力。根據Credit Karma及蓋洛普等機構的最新調查,超過八成消費者計劃削減非必要開支,逾半數受訪者擔憂難以維持現有生活水平。金融專家指出,此類短期節流措施雖能緩解焦慮,但建立長期理財習慣才是關鍵。

自2021年通脹加劇以來,美國民眾的消費行為發生顯著轉變。社交媒體上流行的「不買」即全年禁購非必需品、「慢買」即遵循48小時冷靜期規則等標籤引發廣泛共鳴。Intuit Credit Karma 4月針對2,000名成年人的調查顯示,83%的受訪者表示若財務狀況惡化將大幅減少非必要支出。蓋洛普同期民調進一步揭示,53%的美國人認為經濟狀況持續下滑,住房成本與通脹成為最主要財務負擔,57%的群體對維持生活水準感到悲觀。

經濟不確定性亦對心理健康造成衝擊。Bankrate報告稱,43%的成年人因財務問題經歷焦慮、失眠等負面情緒。該機構分析師佛斯特指出,面對關稅、高利率等不可控因素,主動管理收支是增強安全感的有效途徑。金融服務機構Cornerstone合夥人米蘭強調,制定預算是理財的核心,需嚴格區分需求與慾望。他以自身為例,通過取消重複訂閱服務等方式,每月節省800美元(約6,279港元),顯著優化了家庭現金流。

專家普遍認為,社交媒體的節儉挑戰雖能短期提振儲蓄,但可持續的財務健康仍需依賴系統化規劃。米蘭建議消費者避免盲目跟風,轉而通過詳細記錄支出來識別可削減項目,從而構建更具韌性的經濟基礎。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