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本欄由教大校長李子建領銜,教大資深教授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熱點議題、教育趨勢研究,以及教育政策解讀的觀察與思考。
每逢默書、誦讀,有些孩子總是低頭不語,心生抗拒。你可曾想過,他們並非不用功,而是正默默與讀寫困難搏鬥?研究發現在香港約有9.7%學童受讀寫困難影響,這不單令學業表現受挫,更可能導致自信心下降,甚至引發情緒及行為問題,影響孩子的全面成長。
過去十多年,本港教界已逐漸完善對讀寫困難學童在學習中文上的支援。然而作為國際都會,香港學生自小面對「兩文三語」環境,需同時學好中文和英文。目前探討讀寫困難對學習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影響研究甚少,導致有英語學習困難的孩子在支援上相對匱乏。
為填補這空白,教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21年啟動了意義深遠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旨在以實證為本,為有英語學習困難的小學生提供甄別與支援。
教大團隊於2021至2023年邀請逾500位小二、小三學生參與標準化研究,成功開發出教師及心理學家專用的英語讀寫能力甄別工具——《香港初小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測驗(小二及小三)》(HKT-PE(J))。這項工具為及早識別英語學習困難 (English Learning Difficulties) 學生奠定了基礎。
從語文認知能力着手
研究發現,有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讀字和默字時往往遇上挑戰,背後更與多種語文認知能力有關,包括語音意識(如分辨押韻、聽出字詞的不同音節)、組字知識(如認出字詞形狀、掌握拼字規律)及語素意識(如分辨字根、字首或字尾的意思)。
針對上述弱項,團隊精心開發了小二及小三適用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課程教材套》,教材涵蓋聽、說、讀、寫各方面,並對應教育局課程指引,為有英語學習困難學生提供適切的額外小組訓練課程(即第二層支援)。
多元教學策略 重拾學習樂趣
為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並減低對英語的抗拒,課程除加強語文認知能力外,更設計了獨特的S.M.A.R.T.I.E.S.八個課程特色:Step-by-step(小步子學習)、Multisensory(多感官學習)、Act-on(應用活動)、Repetition(重複練習)、Tackle(創意解難)、Integrated(整合學習)、Encouragement(正面回饋)、Self-directed(自主學習)。透過這些多元且具啟發性的教學策略,團隊期盼學生能重新愛上英語課堂,重拾學習樂趣和信心。
計劃推展至今,已有逾70間學校使用這套教材,成效顯著。不少教師反映,許多學生重拾學習英語的熱情,抗拒感降低,自信心逐步建立。這充分說明建立正向英語學習環境對有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至關重要。除系統化的識別工具及課程外,「童步向前」計劃亦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及到校支援,協助他們掌握有效策略,成為學生堅強的後盾。
展望未來,教大團隊將繼續發展高小階段的識別工具及課程,期望這項有意義的計劃能普及至本地一半的小學,幫助更多有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重拾英語學習興趣,讓他們能自信地「童」步向前,開啟屬於自己的廣闊世界。
●鍾杰華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幼兒教育學系講座教授
●黎永隆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項目經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