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特稿】農業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案例貢獻智慧

2025-10-14 04:33:52 內地

今年以來,全球氣候劇烈變化,農業該如何應對?中國農業專家在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上呼籲,全球各國只有通過開放互信的國際合作,才能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合力,為全球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農業農村部防災減災專家指導組顧問、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鄭大瑋表示,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有利有弊」。有利方面包括二氧化碳濃度提升帶來的節水效應、種植界限北移與向高海拔擴展、冬季變暖使牲畜越冬更加安全等;而不利影響則更為顯著,特別是農業生物災害加重、病蟲害範圍擴大等問題日益突出。

「當氣候變化的影響超出生物自適應能力時,就需要人為干預,包括增強農業生物自適應能力和改善局部環境。」他強調,下一步需重點推進多方面工作,包括依託現代生物技術加強育種,借助農業氣候精細區劃提升資源利用率,推動山區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如機器人作業),擴大工廠化設施農業規模,降低對自然氣候的依賴等。

合理布局不同品種促增產

據了解,中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採取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和應對措施保持了糧食與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產。例如,東北地區充分利用積溫增加和無霜期延長的因素,劃分出若干積溫帶作為不同熟期品種合理布局的依據,加速糧食增產。在新疆,中國科學家們一邊研發新技術加強治蟲,一邊順應氣候變化使其主產區西移。目前新疆產棉佔全國90%以上,單產為其他地區近兩倍。

中國農業大學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樊勝根表示,「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加劇背景下,這些中國案例,不僅深化了全球對氣候變化與韌性農業的認知,更凝聚了『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的核心共識。全球各國只有通過開放互信的國際合作,才能形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合力,為全球食物系統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