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水龍捲連天接海 驚現南丫島畔 專家預測未來每年颱風數量減破壞力增 海邊宜加建防波堤

2025-10-13 04:44:13 香港
●南丫島昨日出現水龍捲。 香港天文台Fb圖片

全球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頻生,香港天文台預測一個低壓區本周後期會在菲律賓以東海域逐漸發展,有人工智能(AI)預報系統推算,該熱帶氣旋有機會下周進入香港800公里範圍。山雨欲來之際,南丫島附近昨日出現水龍捲,天文台前助理台長、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表示水龍捲在港較為罕見。另外,今年至今香港天文台已發出12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打破1946年以來的紀錄,他表示科學界共識認為未來颱風數目或輕微減少,但強颱風比例將增加,高風力維持時間較長、帶來更多雨量,預計颱風破壞力更強,造成更多傷害,而全球暖化令海平面上升,水浸問題將日益嚴重,建議海邊餐廳加設木板抵擋湧浪,政府應加建防波堤。●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天文台表示昨午近1時,有市民於南丫島附近目擊水龍捲出現,從網上片段所見,當時南丫島附近多雲,一條彎曲的雲柱連接着水面及雲層,這是繼上月24日沙田城門河出現水龍捲後,不足一個月內再有此現象,而今年7月22日交椅洲附近亦有水龍捲出現,去年9月28日維港內亦出現水龍捲,是1959年起首次在維港出現。

天文台解釋,水龍捲是快速旋轉、夾雜水滴的雲柱,從對流雲的底部連接着水面。對流雲的下沉氣流到達海面後會向外擴散,造成冷外流氣流,加上溫暖的海面,有利水龍捲形成。

「市民應去有遮掩地方暫避」

梁榮武指出,水龍捲在港較罕見,「第一好難預測,第二即使出現水龍捲,天文台都未必知,因為水龍捲是一個很小的天氣系統,儀器都是勉強可以觀察到,所以即使有水龍捲出現,天文台都不是很確定,很多時候靠市民報告。」他表示水龍捲風速雖然一般較陸地上的龍捲風低,但仍有破壞力,倘見到水龍捲,應立即到有遮掩的地方暫避。

另外,他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今年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數量雖創紀錄,但數量並非真正指標,多數為一號風球,只有少數帶來威脅。他解釋,西太平洋及南中國海每年平均出現約30個熱帶氣旋,將來或減至26個至28個,「問題是即使數量減少,在這二十幾三十個颱風當中,很強颱風的比例是會增加。颱風就好像人一樣,有生老病死,它『壯年』的時間比以前長些,颱風的高峰風力最強的時間長了的話,自然破壞力就會大了。」

指全球暖化冰川融 水浸趨嚴重

他強調,颱風引起的風暴潮會較以往明顯,水浸情況必然加劇,加上全球暖化、格陵蘭及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令沿海地區更易受影響,「颱風愈來愈厲害,引起的風暴潮、額外增水,原本水位是1米,突然間跳到3米,這些額外增水一定比以前大,疊加額外海平面上升,所以水浸情況會愈來愈嚴重。」

建議打風時海邊餐廳裝木板擋浪

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期間,將軍澳海濱多間餐廳被湧浪破壞,有市民在岸邊觀浪期間更被浪捲走。他指出,颱風期間海邊會出現「越堤浪」,即越過沿岸構築物的海浪,「單靠貼膠紙不能抵擋海浪衝擊」,建議海邊附近餐廳加設木板,特區政府亦應加建防波堤,以加強防護。

對於市民觀浪安全,梁榮武表示不會完全反對公眾感受大自然威力,以免與大自然疏離,他亦曾在女兒年幼時,於八號風球時帶其外出感受風力,作為教育用途,讓其了解大自然的威力及要尊敬大自然,但強調必須以安全為前提,要遠離岸邊。

另外,他表示現時天文台發出八號烈風信號的預警時間較以往長,旨在提前預警,讓市民有充足的準備時間,「發出八號信號不代表風力立即達到烈風程度,而是讓市民有充足時間準備。」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