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表彰本港青少年在公益與社會服務方面的卓越貢獻,並鼓勵更多同學積極服務社會、共建和諧香港,香港文匯報與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去年合辦首屆「香港優秀學生公益及社會服務獎」,嘉許110位積極投入公益和社會服務的學生。昨日,多位得獎學生專程到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為即將開展評選工作的第二屆「香港優秀學生公益及社會服務獎」拍攝宣傳短片,傳遞助人精神。有學生形容獲獎是對其莫大的肯定,更重要是通過此獎,認識更多與自己持相同信念的有心人,彼此鼓勵堅定助人。●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木又
首屆「香港優秀學生公益及社會服務獎」的9位獲獎學生,昨日聯同老師和家長到來,為新一屆服務獎的舉辦支持打氣。現就讀華英中學中一的莫子妤,去年參與首屆服務獎時就讀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並獲頒「優良服務獎」。
從小事開始做起 過程中獲肯定
子妤坦言最初並不習慣助人,會感到害怕,亦不明白積極助人的必要性,「但在父母和老師鼓勵下,我漸漸從小事開始做起,嘗試參與社會服務。」她尤其記得一次探訪老人院的經歷,「我們不但一起唱歌、玩遊戲,還教長者們使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式,當時有位婆婆稱讚我們:『現在的小朋友真厲害,網絡上什麼東西都懂,可以幫我們很多!』」
她至今仍清楚記得,當天參與活動的長者們笑容滿面,讓她極具成就感,漸漸也體會到助人的樂趣和意義。獲得優良服務獎,子妤認為這是莫大的肯定,讓她更能鼓起勇氣,主動助人,「看到這麼多和我一樣的學生獲獎,讓我明白幫助他人無須感到不安。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這麼多人一起,加起來就會變得很強大,幫到很多人。」
參加公益服務不是為了獲獎
去年在頒獎禮上分享服務經歷、獲「優異服務獎」的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六年級學生胡芷媛,分享過去一年除了繼續參與賣旗活動外,還嘗試更多不同類型的公益服務。「例如我和同學們最近響應了惜食堂活動,一起收集並捐贈了十多箱罐頭。」他們其後更獲邀跟隨探訪長者,其間一起聊天玩遊戲,也加深了解本港慈善機構的運作。
談及獲獎感受,芷媛強調參與公益服務不是為了獲獎,但相信服務獎的設立,有助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其中,「而這過程可以讓大家加深體會幫助別人的重要性,感受當中的滿足感。」
分別就讀於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六年級和五年級的尤氏兄弟——尤沁言與尤沁翹,自幼稚園階段便跟隨父母參與公益活動,從賣旗、派發福袋、中秋節派月餅、端午節派糉子,到協助警區活動,宣傳防騙信息等,兩兄弟從不缺席。
沁言認為,能夠幫助他人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因看見受助者的笑容時,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沁翹則希望服務獎能感染更多人「放下手機、離開平板電腦」,一起投身社會服務,幫助有需要的人。
本月31日截止報名
第二屆「香港優秀學生公益及社會服務獎」目前正接受報名,至本月31日截止。參與學生需提交2023年9月至2025年10月期間的公益服務證明,並按規定將申請文件合併為單一PDF檔案上傳。
如需查詢活動詳情,可通過電郵(student.wenweipo@gmail.com)、電話(2873 9875)或WhatsApp(9427 5152)聯絡陳小姐。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