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黃金就像「買白菜」!當倫敦現貨金價在中秋國慶雙節期間衝破4000美元/盎司高位時,內地最大黃金珠寶集散地、深圳水貝黃金市場人聲鼎沸。中秋當天,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擠滿顧客,計數機的噠噠聲與顧客們的議價聲交織。在這裏,每克黃金比品牌店低200多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優勢,吸引看好黃金前景的「淘金客」入貨。

鮮為人知的是,年銷售額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全國七成黃金交易份額的「中國寶都」水貝,40多年前只是深圳羅湖區一個小村落,其蛻變始於香港珠寶商北上的腳步。專家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深港可優勢互補,齊頭並進,推動水貝黃金產業向金融化、國際化升級。
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黃金消費量為505.2噸;金條及金幣264.242噸,同比增長23.69%。協會稱,地緣衝突加劇與經濟不確定性使黃金避險保值功能進一步凸顯,民間金條和金幣投資需求大幅度增長。國慶期間,金價幾乎每天創新高。美國政府「停擺」觸發市場避險情緒,高盛將2026年12月黃金價格預期上調至每盎司4900美元。10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最新數據,9月再增持4萬盎司黃金。當天亞洲交易時段,金價一度觸及每盎司4000美元整數關口,為歷史上首次。
內地民間黃金投資需求急升
業界指出,從地域分布數據看,廣東、江蘇、浙江穩居黃金消費前三甲,廣東因「婚嫁無金不成婚」的傳統穩居榜首。藏富於民,黃金受捧。多重因素疊加,避險情緒高漲,進一步拉動內地民間黃金投資需求,以水貝為代表的珠三角「首飾金」炙手可熱。
去年,深圳黃金珠寶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564.58億元,水貝創造逾1200億元營收。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文揚向大公報記者表示,經過20多年發展,水貝已集聚20個專業市場、數千家企業,7萬從業人員覆蓋設計、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這裏既有周大福、周大生等品牌展廳,也有百泰珠寶、峰匯珠寶等製造龍頭,從金粒到成品首飾,實現『一站式』生產。」
港商深圳設廠 播下「黃金種子」
水貝村已有600多年歷史,水貝「淘金熱」可追溯至1981年:改革開放春風吹遍深圳,香港誠志高珠寶有限公司帶着設備與訂單,在水貝建起深圳東方首飾來料加工廠,成為水貝首家專業珠寶企業。彼時,香港已是亞洲珠寶重鎮,深圳「三來一補」政策提供低成本廠房與勞動力,成為港商轉移加工寶地。隨着深圳東方首飾來料加工廠落地,帶動更多香港珠寶商湧入水貝等地設廠,既帶來設備和訂單,也引進標準化生產流程。
政策助力,如魚得水。張文揚表示,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在深圳試點「黃金寄售」業務,水貝獲關鍵政策優勢;2003至2004年,深圳市政府支持建立水貝珠寶產業集聚基地,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開業,水貝從「集散地」邁向「標準地」。
深港聯手 水貝黃金產業國際化
在深圳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開店的深圳市金藝彩珠寶有限公司創始人黃基千表示:「大量港資珠寶企業在水貝等地設廠,培育切割、設計、加工和銷售等技術人才。我2004年在深圳一家港資工廠學習4年技術,2008年創業,從事鑽石和其他寶石鑲嵌的生意,一年銷售額數千萬元,三成訂單來自香港。」
深港聯手,互促發展。對於水貝未來發展,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建議,應聚焦深港黃金市場聯動,以香港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建設為契機,推動水貝黃金產業向金融化、國際化升級。可探索設立黃金特色銀行,開展黃金借貸、黃金回存等業務,鼓勵深港兩地金融機構開發與黃金及其衍生品掛鈎的理財產品。
(來源:大公報)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