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 通訊員 郭成海 岳千琳)「現在坐高鐵去深圳福田真是太方便了,隨到隨走。」經常往返港深兩地的香港旅客吳先生從西九龍站出發,14分鐘後便出現在福田高鐵站。這條全長141公里的鋼鐵動脈,在國慶中秋假期期間以日均開行超210列跨境高鐵的密度,將深港兩地的時空距離壓縮至「一杯奶茶的時間」。截至10月8日,廣深港高鐵今年跨境旅客運輸量已突破2425萬人次,較去年提前40天達成這一歷史性數據,見證着大灣區從「地理相連」到「人心相融」的深刻變遷。

當高鐵駛過深港隧道,窗外的風景改變的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兩座城市的生活節奏。據統計,2025年1-9月,廣深港高鐵累計運送跨境旅客2330.2萬人次,其中周末節假日客流佔比超30%,單日最高客流突破12萬人次。香港西九龍站至福田站最快14分鐘、至深圳北站最快17分鐘的「分鐘級」通達,與香港地鐵屯馬線柯士甸站「零換乘」的設計,讓「雙城生活」從概念變為現實。

這種同城化趨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啟雙城生活模式。「90 後」女孩管靜就是其中一員,她是一家企業的項目經理,貴州人,如今在香港上班卻住在深圳。每天,她乘坐地鐵到達深圳北站,再換乘高鐵前往香港西九龍站,到站半個小時後就能坐在辦公室工位上。「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我因為工作還是需要坐高鐵通勤。儘管假期客流很大,但班次更多,秩序井然。」管靜笑着說。高鐵的準時準點,讓她可以精確地把行程規劃到分鐘,即使偶爾加班趕不上車,高鐵的「靈活行」退改簽服務也能為她提供出行保障。如今,像管靜這樣的人群經常出現在廣深港高鐵上,雙城生活已進入「分鐘級」時代。
隨着高鐵的日益暢通便捷,人員、人才、數據、政務服務跨境的完善優化,吸引了很多香港人到深圳、廣州、東莞就業、生活、創業。大灣區不僅已形成「1 小時生活圈」,更構築了「優質生活圈」。高鐵實現「硬聯通」,一系列措施政策出台實現「軟聯通」,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實現「心聯通」。
「靈活行」+「愛心接力」 服務升級暖人心
國慶中秋假期期間(10月1日—8日),廣深港高鐵開行跨境列車近1700列,運送跨境旅客達95.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9.35%,其中10月4日運送旅客達13.5萬人次,再次刷新單日跨境客流運送記錄。面對如此龐大的客流,鐵路部門推出的「靈活行」「定期票」「計次票」等票務產品,精準滿足商務、旅遊等多元需求。
「高鐵這麼密集,我們外地遊客有更多選擇了,可以白天在香港玩,晚上回深圳住。」旅客陳先生表示,深圳酒店價格比香港便宜不少,廣深港高鐵的「公交化」開行,為他們帶來實惠。
深圳北站、福田站作為重要樞紐,積極在進站口、電梯、站台等關鍵區域增派志願者,為旅客提供及時的幫助。深圳北站「迎春花」服務台提供三語(普通話、粵語、英語)全流程引導,而福田站「迎春花」服務隊隊長李靈被大家當作車站的「跨境寶典」,精通處理各種複雜的跨境旅客事務。她要求自己和隊員第一時間掌握鐵路和地方政府合力推出的一系列舉措,並把項目操作說明保存在手機裏,及時查閱記牢。
由福田交通樞紐、地鐵、街道義工、公交車站、的士站共同組建的愛心接力圈,李靈在這個群裏。遇到有特殊重點幫扶需求,她會提前掌握情況,快速與相關單位通力協作。針對許多跨境旅客遺失物品的問題,服務隊團隊與香港西九龍站建立了合作關係,優化了遺失物品的交接流程,讓遺失物品迅速 地轉運至福田站、香港西九龍站,方便旅客領取。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