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從東南亞的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到非洲的肯尼亞、南非,再到歐洲的塞爾維亞等國,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中國遊客出境遊升溫。為吸引中國遊客,多國推出便利政策。多國觀察人士表示,中國遊客出境遊,既增進彼此交流,也給當地增添經濟新活力,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東方暖流」。
「中泰友好月」持續至12月底
今年,國慶與中秋雙節相逢,不少中國人選擇「走出國門」以期獲得不同的假期體驗。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和交通運輸部日前預測,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將突破200萬人次。
「泰國人像接待朋友、親人一樣期待迎接中國遊客,」泰國國家旅遊局東亞區司長楚威·西里瓦乍恭說,「『泰中一家親』不僅是一句響亮口號,更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歡迎。」
為迎接中國遊客,泰國國家旅遊局推出「中泰友好月」活動,時間從9月持續至12月底。據泰國媒體預測,9月26日至10月8日期間,赴泰中國遊客將達18萬人次,甚至可能超過20萬人次。
在南非,吉林遊客唐女士對有「上帝的餐桌」之稱的開普敦桌山慕名已久,趁着國慶中秋長假參團進行12天的南非、津巴布韋和贊比亞之旅。據南非旅遊局統計,今年1月至7月,中國赴南非遊客達2.3萬人次,預計全年有望達5萬人次。
作為歐洲較早對中國遊客實行免簽政策的國家,塞爾維亞近年來見證了中國遊客入境人數持續走高。「十一」期間,旅行社、餐廳、酒店均感受到中國遊客的赴塞熱潮。巴爾幹悅知旅地接社總經理楊曉亮說:「我們『十一』期間共排20個團,成團率超90%。」
多國推行「中國友好型」標準
從簽證申請的便利化,到越來越多國家對華免簽,再到特意設置中文標識,多國接連出台針對性措施,便利中國遊客到訪,提升旅行體驗。
俄羅斯烏德穆爾特共和國旅遊部代理部長伊琳娜·烏里延科說,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在眾多景點和公共場所設置中文標識,讓中國遊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我們正在一些酒店推行『中國友好型』標準,比如在酒店為中國遊客設立特定樓層,所有設施都使用中文標識,物品貼上中文標籤。」
9月29日,韓國政府對中國團體遊客臨時性入境免簽政策正式生效。仁川市文化福祉政務副市長黃孝鎮表示,「免簽政策讓兩國民眾能夠(更便利地)觀光旅行,凸顯了韓中之間的密切關係,相信這也將成為韓中增進互信的新契機。」
「我們希望每一位中國遊客都能感受到賓至如歸的節日氛圍。」泰國國家旅遊局東亞區司長楚威說,「今年是泰中建交50周年。我們希望借中秋這一充滿文化意味的節日,讓兩國民眾有更深層的交流與共鳴。」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觀察人士認為,「十一」期間,中國遊客給全球旅遊、消費、服務等行業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中國遊客是新加坡旅遊經濟的重要推動力。」新加坡市場調研公司華凱營銷公司創始人蘇布拉馬尼亞·巴特近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中國遊客的興趣正從「必打卡」的標誌性景點,「外溢」至小眾行程和獨特體驗。
2024年2月中新互免簽證以來,中國已成為新加坡旅遊最大客源國。今年前8個月,新加坡接待中國遊客約230萬人次。巴特認為,中國遊客是新加坡酒店、景點、零售和機場消費的重要支撐。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