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培勳 香港瞻行資本創始人 前自動駕駛公司聯合創始人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將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並整合投資推廣署、貿發局及駐內地辦事處等資源,協助內地企業以香港為平台拓展海外市場。此舉不僅體現了香港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轉變,更標誌着特區政府主動承擔內聯外通的橋樑功能,為內地高科技產業國際化提供制度化支撐。內地汽車智能化供應鏈正處在從「硬件製造」向「系統輸出」的關鍵轉折點,技術水平已獲全球主流市場認可;香港「出海專班」的設立,則為這一趨勢提供政策與制度的承載平台。未來數年,內地智能汽車供應鏈的國際化速度有望進一步提升,香港須以金融與制度優勢,構建「產業—資本—政策」聯動機制,建設成為內地智能製造業「出海」的關鍵樞紐。
對正在進行智能化轉型的中國汽車供應鏈而言,特區政府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將為其「全球輸出」開啟了新的戰略通道。
把握內地汽車「智能出海」機遇
長期以來,內地汽車產業鏈以規模與製造能力見長,但早期的「出海」多停留在機械零部件或整車出口層面,競爭力主要來自成本控制與供應鏈效率。如今,隨着全球汽車產業全面邁向電動化與智能化,價值鏈重心正從硬件製造轉向軟件算法與系統集成,內地企業正從「製造出海」進入「智能出海」階段。
「智能出海」的核心,不在於零部件出口,而是輸出算法、數據、系統乃至生態能力。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載操作系統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應用與工程化經驗,成為國際車企爭相合作的對象。然而,國際市場的技術標準、合規要求及品牌門檻極高,內地企業要真正走向國際化,必須完成從工程技術到體系化能力的升級,同時在知識產權布局與品牌建設方面實現突破。
海外車企需要中國智能技術
過去一年,奔馳、寶馬及奧迪三大德系豪華車集團(BBA)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下滑,面對中國新能源與智能化品牌的強勢崛起,BBA不得不重構其全球技術版圖,加速與中國智能供應鏈的深度融合。
奔馳與Momenta聯合研發的智能駕駛系統即將搭載於國產純電CLA,並入股千里科技;寶馬計劃自2025年起與Momenta聯合開發新一代高階智駕系統,同時與阿里及華為在座艙與AI領域展開合作;奧迪則與華為結成全棧式戰略聯盟,共建智能化生態。
這背後反映出國際車企的三重考量:
其一,以中國技術實現「智能補課」。德系車在機械工程上優勢突出,但在智能化領域相對滯後,引入中國算法與大模型能力,有助於縮短產品迭代周期。
其二,藉中國工程體系提升開發效率。中國工程師紅利與快速OTA能力,使BBA得以在全球市場提升反應速度與成本控制。
其三,形成品牌與技術的雙向賦能。BBA借助中國力量推進智能化轉型,而中國供應鏈則憑藉國際品牌背書,加速全球認可,實現由「配角」向「合作者」的角色轉變。
更重要的是,這類合作不再是傳統的代工或採購關係,而是聯合研發與生態共建。中國智能技術進入BBA供應體系,意味着中國智能技術通過了全球最嚴苛的質量標準,使中國企業在合規、質量與知識產權上得到國際社會更進一步的認可。這是一場被全球競爭「倒逼」的成長。
香港發揮「加速器」作用
在汽車智能化供應鏈的國際化浪潮中,香港的功能正從「中轉站」向「加速器」悄然轉變。「出海專班」的設立,使香港在連接內地創新與全球市場之間具備了更具制度化的支點作用。
這一角色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制度化平台支撐。專班整合跨部門資源,為出海企業提供法律、政策、融資及市場對接服務,形成可複製的國際化通道。
第二,資本與金融優勢。香港金融體系完善,擁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與法治環境,可為智能化企業提供跨境融資、併購與上市平台,提升國際曝光與估值。
第三,專業與人才生態。法律、會計、檢測、專利等專業服務高度集中,結合香港豐富的國際網絡與高端人才儲備,能為企業提供合規與本地化支持。
換言之,香港不只是企業「走出去」的跳板,更是創新與資本融合的加速器。特區政府須透過「出海專班」進行資本引導、技術落戶,從融資及專業服務層面推動內地汽車企業開拓更廣闊的海外市場,令內地汽車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汽車市場中佔上重要一席。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