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三地今年將聯合舉辦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及澳門特區政府緊密協作,籌備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霍啟剛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辦賽是新的突破,也是灣區建設的展示平台,更是打造體育灣區的絕佳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舉辦全運會,意義遠遠大於比賽本身。」霍啟剛指出,其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成果很多,大型活動可以將整個概念「拉埋一齊」(結合起來),全運會將是很好的展示平台。
過去全運會在單獨一個城市舉辦,第一次由不同城市聯合舉辦,並且有跨境賽事,過程不容易。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正審視各比賽場地和酒店,制定交通及運輸計劃,香港賽區4個指定出入境口岸將設出入境專屬通道,安排車輛接載往返全港10間酒店。
霍啟剛說,香港融入大灣區,有很多規條需要突破,以往未必做到,例如業界提出跨境馬拉松很多年,海關、醫療、保障、保險各方面要打通,難度較大。「全運會是國家任務,難也要做,所以才有了跨境馬拉松和跨境自行車賽,未來的跨境馬拉松是不是可以每年舉辦一次呢?我們應該利用這麼難得的機會,鞏固已經打通的成果。」
最後,霍啟剛提出了「後全運會」打造體育灣區的概念。他希望全運會之後,以灣區的角色攜手申辦國際賽事落戶。
他具體指出,香港申辦大型賽事,最難的就是運動員村,很難找到一塊地興建運動員村。如果能聯同大灣區例如深圳或珠海,就能解決這個痛點。「看得更遠一些、要求更高一點,可以爭取世界錦標賽,甚至開發體育大灣區的IP,例如類似貴州村超的『灣超』」。
霍啟剛還提到了1980年代舉辦的省港盃,以體育促交流。「我們現在也在研究更好運用省港盃的概念,不一定局限於香港和廣東,以大灣區的名義邀請不同省份的朋友以球會友。」
(來源:香港中通社)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