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進建設具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生態圈,為助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航空物流樞紐發展,國際低空經濟高峰會將於明天(10月9日)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辦。有參與峰會的內地領先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又稱空中的士)企業代表近日率先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具備發展大型eVTOL的多項優勢,期望未來在港爭取更多應用場景,助推低空經濟應用加速落地。特區政府民航處副處長周永恒指出,香港低空經濟下一階段將聚焦跨境運作、eVTOL測試展示,以及低空空域管理與建立共同系統等基建級平台(見另稿)。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總部位於上海的峰飛航空科技是全球極少數掌握噸級以上eVTOL「轉換飛行」技術的科技企業之一,旗下飛行器分載貨、應急消防或救援、載人等不同型號,最大商載能力400公斤,最多可載5人。
峰飛高級副總裁謝嘉介紹說,目前其eVTOL於內地已在數個標誌性場景下實現突破,包括全球首次2噸級海上石油平台物資運輸飛行,參與空中投彈滅火及水上救援等;而最近一項代表性成果,是順利交付了全球首架「三證齊全」的噸級以上eVTOL。
謝嘉解釋,三證分別是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及單機適航證(AC),由國家民航局頒發,「TC代表航空器的設計獲認可,滿足航空安全規定;而生產和質量管控獲認可,就會頒發PC;再到每一台航空器的製造及出廠,獲得認可就會頒發AC。」他強調,三證覆蓋了航空器級別能夠商業化的安全原則,因此意義重大,為大型eVTOL的商業化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灣區有山有海最啱eVTOL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包括在今年3月公布首批「監管沙盒」試點項目。謝嘉說,峰飛亦有參與其中,但首批項目尚未包括eVTOL航空器。「我們亦有在申請(eVTOL項目),只是首批更多是minimum size(較小尺寸)。這也可以理解,肯定是先批小的,後來再考慮中大型,但我們亦有在跟有關方面不斷討論當中。」
談及在港推動大型eVTOL的優勢,謝嘉認為,香港近年對低空經濟態度非常積極開放,並且香港本身就具先天優勢,「全球發展直升機比較好的地區,很多都是灣區城市,因為它們地理環境就是有山有海,而城市與城市間的連接,走陸路的話通常要繞行,而香港正是其中之一。」
他舉例指,目前來往長洲只能通過水路,若要修橋則難免涉及資源投入,「因此不論是載貨,或是未來拓展到載人,如果能夠建立起點到點的eVTOL航線的話,肯定有很大吸引力。」
跨境物流潛在需求很大
謝嘉又提到,跨境物流同樣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場景,「現時走陸路,用貨車等清關其實排隊很久的,也許四五小時未必一定能到內地」,而用船作跨境運貨亦同樣較慢,因此eVTOL的空中貨運線路,潛在需求很大。
目前香港開放載人飛行器試驗方面仍在研究中,峰飛航空科技董事長兼執行總裁田瑜認為,推動新項目以至行業,往往需要政府大力支援,除了資金與空間外,企業尤其需要應用場景方面的支持。「技術來說,我們都已經取得了三證,成熟度比較高,有了產品後,下一步重要的,就是要有場景去讓它飛。」
田瑜指出,香港跟廣州、深圳、珠海、澳門等城市之間的聯動,本身是非常有價值的,只因當中人與物的流動,總量和需求均十分龐大,「而我們相信,用香港『撬動』整個大灣區,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謝嘉補充說,目前全球的低空經濟發展仍處起步階段,若內地與香港合力做出成果,能夠使一些應用場景常態化運行,將可憑借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助力推動大灣區航空物流樞紐發展,並進一步推動到周邊國家和城市,產生更大影響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