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未來資助大學非本地生限額將進一步增至相當於本地學額的五成,收生程序公平廉潔、順暢合規近年備受公眾關注。廉署轄下香港國際廉政學院本周成功舉辦首個「大專院校管理人員反貪專業課程」,獲全港40間大專院校參與,多間院校分享了各自收生程序的防貪措施,集思廣益,共同配合《施政報告》推廣「留學香港」品牌。

主禮嘉賓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於課程開幕禮致辭時表示,要達成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目標,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維護本港專上教育界的誠信、素質與聲譽,「各院校共同努力,為維護香港專上教育的聲譽,建立健全的防貪機制,貫徹公平、公正的原則,攜手打造清廉校園。」
廉署防止貪污處處長卓智欣表示,參與課程的均是收生程序管理人員,不僅是制度執行者,更是教育價值守護者,「廉署於今年6月推出《大專院校收生防貪指南》實踐課程。我們很高興看到各院校積極回應,分享使用指南的經驗,進一步強化各大專院校收生程序中的防貪系統和加強各大專院校收生人員的防貪意識與應對能力。防貪需要整個行業的協作。廉署希望通過這次培訓,協助各院校建立更透明、公正、高效的收生制度,進一步促進各院校之間的交流,從而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與公信力。」

本學年多間院校均嚮應廉署有關數碼化和善用科技防貪的建議,收生程序整體運作暢順。其中港大入學事務部助理總監王力拓分享時指,港大採用人工智能輔助面試系統,有效識別學生身分及面試的異常狀況,防止假冒身分及作弊的情況出現。
另外,理大教務處助理教務長陳莉霞則分享指,理大善用深港跨境數據的學歷驗證系統,將學生學歷及成績單等資料加密生成數據代碼並作比對,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偵測可疑入學申請。

廉政學院的課程除院校實務經驗分享,亦涵蓋個案分享,分析在收生程序中的主要貪污風險及防貪措施;此外,小組討論環節反應熱烈,參加者積極交流各院校的經驗和探討持續優化空間,共同提升防貪專業知識。
廉署指,將會繼續協助各院校落實《大專院校收生防貪指南》的防貪措施,並提供度身訂造的防貪建議及培訓,以杜絕收生程序的貪污舞弊風險,共同鞏固香港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地位。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