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深化人民幣業務鞏固金融樞紐地位

2025-09-27 04:39:38 評論

新一份施政報告甫出爐,香港金融界迎來重大利好。金管局昨日宣布,自10月9日起推出全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涵蓋擴展資金用途、降低融資成本、簡化交易流程,同時同步啟動跨境債券回購業務。此舉是對施政報告提出支持實體經濟使用人民幣的迅速落實,更是香港進一步鞏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的關鍵一步。在當前國際地緣政經格局變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亟需突破的背景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正透過制度創新與政策協同,展現出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長期以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儲備與結算中的佔比仍遠低於其經濟實力所應匹配的水平。根據SWIFT數據,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份額僅約3%至4%,與美元、歐元相距甚遠。其中一大瓶頸,在於離岸市場的流動性不足、融資工具有限,導致企業與投資者使用人民幣的意願與便利性受限。香港作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擁有逾1萬億元人民幣存款,理應成為打通人民幣「走出去」的關鍵節點。此次新安排的推出,正是針對這一核心痛點的精準施策。

首先,新機制大幅擴展合資格資金用途,從原本僅限於貿易融資,逐步延伸至企業的營運資金與資本支出貸款,並新增一年期貸款選項。這意味着企業不僅可用人民幣支付進口貨款,更能以人民幣進行長期投資與日常資金調度,從而真正實現借人民幣、用人民幣、還人民幣的閉環。渣打、滙豐等主要銀行均表示,此舉將顯著提升人民幣在企業層面的應用場景,特別是對與內地有緊密業務往來的企業而言,有助其降低匯兌風險與融資成本。

其次,新安排透過免除25個基點溢價、簡化交易門檻與流程,有效降低銀行與企業的融資成本。更重要的是,允許參與銀行透過其海外分支向客戶提供服務,將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與全球網絡接軌,增強香港資本市場的輻射力。此舉不僅惠及本地企業,更可吸引跨國公司在港設立資金管理中心,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區域財資中心的地位。

與此同時,跨境債券回購業務的啟動,則是打通在岸與離岸市場資金渠道。過去,境外投資者雖可透過「債券通」持有在岸人民幣債券,但難以以此作為抵押品獲取流動性。如今,他們可直接參與在岸回購市場,以所持債券換取短期資金。這不僅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流動性與吸引力,更令人民幣的投融資功能趨於完整,邁向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貨幣。

金管局副總裁兼財資市場公會理事會主席陳維民在「2025財資市場高峰會」上表示,過去20年間,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顯著成長。截至去年底,離岸人民幣債券餘額達1.3萬億元;日均外匯交易金額增長逾6倍至去年的6,700億美元,全球排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香港金融市場的強大實力和潛力。新「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和跨境債券回購業務的推出,將進一步發揮香港的優勢,提升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

當然,短期而言,美元主導地位難以撼動,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仍趨保守。然而,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優勢,既能銜接內地龐大市場,又能保持國際化運作規則,正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佳試驗場,是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的生動體現。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