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堅持國際法治 完善全球治理

2025-09-27 04:19:35 評論

法 岩

9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涵蓋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宣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五大核心理念,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後,中國提出的又一項重大倡議,為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進一步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法者,治之端也」,全球治理倡議呼籲將國際法治作為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有着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彰顯了中國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國際法治權威的堅定立場。

回顧歷史,國際法治為戰後全球治理發揮重要作用。

《聯合國憲章》序言開宗明義:「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這是80年前國際社會經歷戰爭慘痛教訓後的和平宣言。聯合國的成立開啟了構建戰後國際秩序、追求持久和平的新征程。80年來,聯合國為各國協商處理國際事務搭建了多邊平台,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條約體系通過不斷發展涵蓋國際關係的方方面面,相關國際司法機構得以成立和運作。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為維護二戰後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立足當下,國際法治面臨衝擊,現實需求愈發凸顯。

百年變局下,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一些國家將「本國優先」凌駕於全球利益和國際法之上,奉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嚴重衝擊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聯合國憲章》確立的戰後多邊國際秩序、理念、規則和機制面臨威脅。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和關切不斷擴大,國際法的公共屬性增強。外空、海洋、極地、網絡空間等全球公域出現全球性挑戰,氣候變化、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領域規則法治缺位,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層出不窮的問題,加強國際法治面臨迫切需求。

展望未來,完善全球治理需夯實法治基礎。

各國要毫不動搖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對於新興領域,要在廣泛共識的基礎上制定國際規則。要優先考慮在國際金融架構改革、人工智能、網絡空間、氣候變化、貿易、外空等治理緊迫性突出、赤字較大的領域加強合作,凝聚共識。國際法和國際規則應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不能強加於人。要維護國際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大國尤其要帶頭做國際法治的宣導者和維護者。此外,「全球南方」卓然壯大,已成為維護國際和平、帶動世界發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關鍵力量,加強國際法治要提升「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方能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勇於擔當,踐行國際法治中國從不缺位。

中國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和600多項國際公約和修正案;歷來參與聯合國有關氣候變化、深海遠洋、網絡犯罪、外層空間等各領域談判;參加國際法院氣候變化問題、巴勒斯坦人道援助問題諮詢案;提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動計劃》推動完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國同志同道合國家共同倡議建立國際調解院,調解院的成立踐行了《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彰顯法治文明,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重要法治公共產品。中國以實際行動發出全球南方國家的時代強音,展現推動全球治理法治化的大國擔當。

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彰顯了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的認可。中國支持香港在憲法和基本法框架下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拓展對外合作法律框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根據中央政府授權締結數百項雙邊、多邊國際協定,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或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加多個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多個國際組織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這些既豐富和發展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也為國際法創新發展、完善全球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各國應始終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通過國際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以國際良法促進全球善治,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共赴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好未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