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著名演員陳沖談《貓魚》創作:愈是誠實,愈能引起共鳴

2025-09-19 20:46:58 香港
陳沖以「虛實的縫隙——談《貓魚》中的記憶與幻象建構」為題分享創作故事和人生感悟。(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岳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岳悅)著名演員、電影導演、作家陳沖今日(19日)受聯合出版集團「一本讀書會」之邀,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演講廳舉辦講座「陳沖:虛實的縫隙——談《貓魚》中的記憶與幻象建構」,分享自己如何在敘事與真實之間找到寫作的切入口,如何通過對情感的追溯在記憶碎片中重構真實,如何將個人體驗昇華為普遍人類情感,又如何通過書寫實現自我救贖與超越。

陳沖談到《貓魚》的緣起:原是在《上海文學》連載了兩年的散文,每月一篇,每篇約一萬字,這種自由創作的狀態令她感到愉快。「因此一開始並沒有相對全面的規劃,我可以完全不去考慮其他因素,只盡情抒發自己的想法。我沒有刻意去考慮讀者,因為我覺得那種顧慮反而可能會影響創作。」她相信,若將自己內心最想表達的東西寫出來,最終也會是讀者最喜歡的內容。「畢竟,讀者都是將心比心的。無論是寫到自己的弱點、虛榮,還是情感上的挫折,以及從中獲得的勇氣和力量——愈是誠實,愈能引起共鳴。大家的經歷或許不盡相同,但情感是相通的。」

沒有困惑就不算真正活過

作為陳沖以作家身份推出的首部非虛構作品,《貓魚》自去年出版以來獲評多個文學獎項,並連續數周穩居內地知名文藝網站「豆瓣」熱門圖書榜首位,被譽為「當代女性的成長之書、勇氣之書」。今年7月《貓魚》繁體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在今年香港書展熱銷,引發關注。從講座現場的熱烈氣氛便可見一斑——讀者們或凝神傾聽陳沖談創作與人生的細微感悟,或排起長隊等待簽名,許多人手中那本已被翻得起皺的《貓魚》,正是反覆閱讀的痕跡。

陳沖認為,人所經歷的所有欣喜、快樂、折磨與痛苦,都可成為創作素材。(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岳悅 攝)

「人的生命就像貓魚,始終卑微、弱小,卻堅韌地活着。在日常之中,期待奇跡發生。」陳沖在書中這樣寫道。 書名「貓魚」出自老上海話「毛魚」——一種隨着貓糧出現,已消失在人們記憶中的餵貓小魚,看似上不了台面,卻擁有堅韌的生命奇跡。從上海的孩提歲月到在異國他鄉獨自打拚,從在《青春》一片中嶄露頭角到參演《小花》《末代皇帝》等經典電影,陳沖以細膩、鮮活的筆觸,從個人成長軌跡出發,細閱時代巨輪下的百態人生,展現一段精彩而深刻的生命旅程。 這些故事既不宏大也不說教,卻像一盞盞小燈,照亮了許多人未曾言說的內心角落。

在回答現場讀者提問時,陳沖笑稱總有許多年輕人希望她能說出某種真理,讓大家突然釋懷——比如怎樣獲得勇氣,或者如何不再痛苦。「但其實,我只能說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假如在座有從事創作的人,你應該也會覺得:你曾經歷的所有的折磨與痛苦,和你所有的欣喜與快樂,具有同等的價值。因為它們都是素材,一切都是創作的土壤,一切都是成長的養分。一個人若從來沒有困惑過,那真的如同行屍走肉——我不覺得那樣算真正活過。」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