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產品與服務發布會(廣州專場)19日在穗舉行,集中呈現廣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最新成果與前沿實踐。一批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成果在會上集中亮相,包括國內首個面向產業服務的垂類大模型平台,多款面向軌道交通領域的具身智能機器人護航十五運軌道交通安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醫療康復產品,可實現「意念行走」,並計劃面向港澳推出等。會上還發布了廣東省「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第三批)清單,涉海洋經濟、生態環境、國資、文化、能源5個領域,推動人工智能應用落地。

「產研鏈」產業大模型是國內首個面向產業服務的垂類大模型平台,由廣州大學發布,致力於破解傳統產業服務中信息不對稱、資源碎片化、匹配效率低等難題。廣州大學副校長、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李進介紹,這個大模型匯聚了6000餘萬家企業與1700餘所高校科研數據,構建產業與科研成果知識庫,並通過大模型算法全面打通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與人才鏈,可以實現科技成果精準匹配、產業鏈精準招商和產業情報深度分析。目前,該平台已與30餘家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及企事業單位合作,累計服務企業超3000家。

作為國內智慧城市交通領域的龍頭企業,佳都科技面向軌道交通推出多款智能機器人,覆蓋客服、安檢、巡檢等全流程,搭載自研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與視覺大模型,這些機器人可實現乘客引導、安檢輔助、異常行為識別等多重功能,可以顯著提升地鐵安全與運營效率。佳都集團副總裁李然向記者介紹,公司的巡檢機器人將在11月十五運會期間正式在部分廣州地鐵線路投用,護航十五運交通安全,投用的機器人數量在一百台以上。

醫療健康領域,力之智能發布多款基於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前沿康復產品,例如前額葉腦功能成像系統通過可穿戴傳感器實時採集大腦活動,實現安全、精準的運動意圖解碼;腦控上肢與下肢康復機器人分別覆蓋上肢全關節訓練和仿生步態行走,可以實現「意念——動作」的閉環康復模式。

力之智能總經理陳彥介紹,與普通版本的康復機器人相比,腦機接口版可以更顯著提高患者康復的效果和效率,「康復效果可以提高50%左右,康復效率可以提升4-5天。」陳彥還透露,此前的普通版本康復機器人已經在香港的醫療機構有應用,新推出的腦機接口康復產品也計劃面向港澳及海外推出。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