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革故鼎新:評2025年施政報告中的房屋改革與民生願景

2025-09-19 12:03:37 各界聲音

文/彭韻僖

《易經》有云:「天地革而四時成。」2025年香港特首李家超的施政報告,題為「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恰如今年「革」卦的啟示:唯有突破舊制、與時俱進,方能化解積弊。在房屋政策這一民生重中之重上,本屆政府的施政成果與未來規劃,正體現了這種以改革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心。

一、輪候時間縮短:三年多努力的成效

施政報告明確指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從三年前的6.1年降至5.1年,縮短整整一年。這一數字不僅是統計學上的改善,更是數萬家庭生活質量的實質提升。對「劏房」戶而言,早一年上樓意味着年均節省3.6萬至5萬港元租金,更代表脫離惡劣環境、獲得尊嚴生活的機會。這一成果背後,是政府加速建屋、推出「簡約公屋」、打擊濫用等組合拳的成效,證明只要策略得當、執行有力,香港的住房問題是可望解決的。

二、供應量提升:長遠規劃的基礎

報告提出2026-27年度起的五年內,連同「簡約公屋」,總體公營房屋供應量將達19萬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增加80%。這一目標若實現,將是香港公營房屋供應的歷史性突破。更重要的是,政府將居屋供應量提升50%,並調整綠白表比例至50:50,既助公屋租戶置業,又促進公屋流轉,形成良性循環。這種「增量」與「調結構」並重的策略,顯示政府已從應急式思維轉向長遠系統性規劃。

三、置業階梯多元化:促進社會向上流動

報告提出六項措施豐富置業階梯,尤其值得肯定的是:

1. 放寬轉讓限制:將新出售居屋及綠置居單位轉讓年限由15年降至10年,鼓勵居民向上流動;

2. 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長者換樓計劃:允許長者出售單位後免補價購置較小單位,既釋放資產改善生活,又騰出市區資源;

3. 出租先導計劃:由房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推出,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提升存量房屋使用效率。

這些政策不僅解決居住問題,更賦予市民資產配置的靈活性,回應了不同階層對「安居」與「流動」的雙重期待。

四、改革的關鍵領域:挑戰與未完成的任務

儘管成果顯著,香港房屋問題仍面臨深層挑戰:

1. 簡約公屋質量與長遠角色:需確保「簡約」不等同「低質」,並明確其與傳統公屋的定位區分;

2. 劏房規管成效:「簡樸房」制度需配套執法資源與過渡支援,避免規管後反而減少基層住房選擇;

3. 區域平衡:新供應需配合交通、就業等規劃,避免位於偏遠地區成為「孤島社區」;

4. 經濟波動風險:若未來經濟下行影響居民供款能力,資助房屋市場可能面臨風險。

五、結語:改革為舟,民生為帆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拚經濟、謀發展,提升經濟長遠競爭力,增添發展動能,目的就是要為改善民生提供堅實基礎。」房屋政策正是這一理念的試金石。從輪候時間縮短到供應量提升,從置業階梯多元化到舊區重建啟動,本屆政府展現了以改革破解難題的勇氣。然而,真正的考驗在於這些規劃能否持續落實、能否惠及最基層群體、能否經得起經濟周期的衝擊。

《易經》「革」卦寓意破舊立新,但變革成功需順應民心、把握時機。衷心感謝房屋局在何永賢局長的卓越領導下,全局上下齊心,政策行之有效,並獲得市民廣泛支持。香港的房屋改革已邁出關鍵一步,未來仍需以市民福祉為大前提,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在安居中看見希望,實現向上流動的夢想。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律師會前會長)

責任編輯: 張岩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