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勇
李家超特首發表了新一份《施政報告》,以系統性舉措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彰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國民身份認同建設。我們欣喜看到,民建聯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多項關鍵建議被採納,涵蓋紅色旅遊開發、內地資源聯動、深港文化合作及中華文化傳播等領域,為香港愛國主義教育注入新動能。
一、深耕紅色旅遊,活化歷史記憶
我們一直提倡整合資源,系統推介本港愛國主義教育特色旅遊路線及打卡點,並通過場景化敘事增強歷史感染力。施政報告提到將推出「香港抗戰史跡路線」,並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與文旅融合。針對已被納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本港歷史景點,政府計畫增建紀念亭、紀念碑或解說牌匾,詳述抗日事蹟與歷史意義,讓市民遊客在行走中感悟家國情懷。這些措施不僅盤活本土紅色資源,更以創新形式實現「寓教于遊」,讓愛國精神深入人心。
二、聯動內地基地,深化國情認知
施政報告提出善用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教師提供培訓。我們相信此項建議能增加教師對國家的了解,並進一步希望未來能將培訓拓展至公務員、社工、記者及文化工作者等更多群體。通過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安排相關人士定期赴內地考察體驗,深化其對國家發展歷程與成就的認知,將能打破地域界限,讓香港愛國教育融入國家敘事體系,助力關鍵社群成為國情教育的傳播紐帶,為香港社會築牢國家認同根基。
三、深港攜手共建,創新研學體驗
民建聯一直希望能將「東江縱隊抗戰文物徑」及「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作為愛國主義紅色旅遊的研學路線,非常感謝特區政府吸納了建議,與深圳合作開發以「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為主題的紅色體驗研學路線,深化市民與旅客對香港抗戰歷史的理解。希望特區政府能在開發中引入VR、AR、AI等科技手段,於歷史場景中構建沉浸式體驗,實現愛國主義教育與旅遊消費的深度綁定。此類跨區域協作,不僅活化粵港共有的抗戰記憶,更以科技賦能傳統教育,開闢文化傳播新路徑。
四、弘揚中華文化,構建品牌矩陣
施政報告明確採納民建聯倡議,強化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職能,將中華文化節與中國通史系列展覽打造為品牌項目,同時推進國家發展與成就博物館、中華文化體驗館的設立,並通過18區聯動民間組織推廣節慶活動,實現資源整合與協同效應。此舉以頂層設計推動文化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區生活,增強市民文化自信與民族歸屬感。
五、拓展熊貓經濟,傳遞友好情誼
民建聯在多個場合都為推動熊貓經濟建言獻策,本次《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提出由海洋公園聯合旅發局深化大熊貓主題活動,延續「熊貓熱」。未來將構建「熊貓經濟」全產業鏈,為香港六隻大熊貓設計個性化IP形象,開發玩偶、餐飲、主題酒店等衍生產品與服務。這一創意不僅豐富旅遊體驗,更以大熊貓為媒介傳遞國家生態保護成就與和平友好理念,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載體。
施政報告各項愛國主義教育的措施,體現特區政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走深走實。從紅色資源活化到跨區域協作,從文化傳承到創新傳播,一系列舉措正構建起多維度、立體化的國民教育體系。我們相信,隨著政策落地生根,香港青年一代必將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築牢家國情懷,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凝聚磅礴力量。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