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社區客廳巡禮】南昌社區客廳用家:住戶可彼此扶持

2025-09-16 04:20:35 香港
●張樂淇表示,社區客廳能夠帶給劏房戶實在的幫助,能讓他們有從客廳走進社區的勇氣與能力。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社區客廳的飯廳空間大 ,成為劏房戶交流的聚腳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南昌社區客廳設備齊全。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香港特區政府開展的「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為劏房家庭提供共享廚房、飯廳、兒童學習空間、自助洗衣及乾衣機設施等,廣受劏房戶歡迎。位於深水埗南昌街1號、由聖雅各福群會營運的南昌社區客廳,除提供生活空間及多元活動,亦鼓勵服務使用者以義工服務等方式回饋社區。有成功「上樓」、告別劏房的前會員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社區客廳寬敞且舒適,不僅提供各式活動讓會員積極參與,更成為住戶交流、掌握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等資訊,以及彼此扶持的平台。

曾獨居於深水埗劏房多年的阿麗,道出了劏房居民的辛酸:「我的家很小,大概不足80平方呎,但租金高達3,800元。」由於空間不足和焗促悶熱,下廚轉身也困難,「每日求其煮碗麵就算了。」阿麗有次參加南昌社區客廳舉辦的活動,得知自己符合資格成為客廳會員,因此決定申請入會。

廚房大有冷氣 重拾煮飯樂

阿麗說:「社區客廳嘅廚房設施齊全,空間又大,有冷氣,天熱時煮飯都唔會覺得煩躁,開始有興趣煮飯。」此外,她亦積極參與社區客廳的各樣活動,例如種花種菜、學習攝影技巧、沖調咖啡等,生活多姿多彩。

更令人欣喜的是,阿麗不單是客廳受惠者,更成為義工幫助其他劏房戶。「自己有時間有能力,所以去幫助他人,睇到別人開心,我覺得很滿足。」被問到做義工最深刻的經歷,她記得有一次到學校向學生講解劏房現況時,發現很多小朋友並不知道劏房的存在。

她舉例指,在布置劏房的遊戲環節中,小朋友竟選擇拖地機械人、電視機等大型家電,因為小朋友無法理解劏房的極狹小空間根本容不下,而且他們習慣到超市,對街市環境感陌生,「但通過這種互動,可以讓下一代了解社會的另一面。」

經過多年居住劏房的煎熬,阿麗在輪候公屋8年後成功「上樓」,現居於屯門某屋邨約200呎單位,居住面積較劏房大增逾倍,租金僅需約1,500元。阿麗說:「不用在劏房過着擠迫的生活,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不再那麼壓抑。」

繼續做義工回饋社區

即使阿麗搬離了深水埗區,其服務社區的心從沒間斷,繼續參與屯門區內探訪和物資派發等義工服務,並於空閒時返回南昌社區客廳任義工,「在那裏製作一些食品,有時分享給街坊,希望街坊高興,彼此分享交流,帶來歡樂。」

另一名劏房戶謝太表示,自己與丈夫及就讀幼稚園的兒子蝸居於唐樓一間約110呎的劏房,月租3,500元,劏房是廚房與廁所相連,連讓幼子安心做功課的空間都欠奉。直至一年前,她申請成為南昌社區客廳會員後,徹底改變一家三口的生活。

難忘街坊主動製蛋糕賀丈夫生日

謝太說:「我們能在這裏使用廚房和洗衣機等設施,兒子也有讀書溫習的空間。」社區客廳不僅提供實質的幫助,更洋溢濃厚的人情溫暖。謝太最難忘是去年丈夫生日時,街坊主動協助製作蛋糕慶祝的溫馨時刻,那份不期而遇的關懷,深深觸動她的心。

此外,社區客廳亦定期舉辦各式活動,謝太曾參與製作環保的「廁所炸彈」以取代化學清潔劑,同時也陪伴兒子參加親子工作坊。最令她欣慰的是,兒子終於擁有合適的學習空間,甚至把社區客廳視作「第二個家」,經常主動嚷着:「媽咪,我要去社區客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