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人氣回升!郭俊峯:香港今年出入境料逾3.3億人次勝疫前

2025-09-12 09:03:41 香港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劉妍伶、王俊傑)自2023年初香港恢復全面正常通關以來,出入境客流不斷創新高。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近日在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專訪時透露,今年首8個月香港出入境人次達2.2億,較去年同期上升13%,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其中訪客入境香港達3,32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2%。他預計全年香港總出入境人數超3.3億人次,有望超越2019年的疫前水平,「下半年香港將舉辦不少大型活動和盛事,包括在啟德體育園舉辦的國際演唱會,以及年底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項目,相信會吸引大批旅客訪港。」

郭俊峯舉例說,今年8月9日至10日的周末,香港分別錄得超過132萬和134萬人次出入境,創下全面通關後新高,落馬洲支線(福田口岸)、深圳灣口岸和香園圍口岸更突破自開通以來的新高。

●為確保全運會及殘特奧會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下進行,郭俊峯介紹了入境處的各項準備工作,更首次親自剖析兩大跨境賽事「前置通關查驗+閉環管理」的運作方式。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 攝

重啟深戶籍「一簽多行」 港營商氣氛改善

「(出入境人次)數字的上升,對旅遊業和經濟發展而言,是十分鼓舞的消息。」他特別感謝多項中央惠港政策,為香港復甦提供堅實支持,尤其是重啟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安排後,香港市區如尖沙咀等地,營商氣氛顯著改善,十分熱鬧。

隨着內地十一黃金周的臨近,郭俊峯預計會有大量旅客出入香港,「今年國慶黃金周與中秋節假期相連,從10月1日至8日,橫跨周末及香港公眾假期,口岸屆時會十分繁忙。」面對未來潛在的客流高峰,入境處已做好充分準備,包括彈性調配人手,加開檢查櫃枱及通道等。

與此同時,入境處計劃增派保安人員協助維持秩序,並與警察、海關等部門強化合作機制,時刻監察各管制站的實時情況。「我們會適時靈活調配人手,將減少前線人員休假,盡量安排最多的同事開通櫃枱和e-道,令旅客流量得以疏導。」郭俊峯補充。

新皇崗「一地兩檢」 料年底基本完成建設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郭俊峯表示,入境處正全力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其中皇崗口岸重建是重點推進項目之一,「重建後的新皇崗口岸將提供純旅檢服務,並大幅提升處理能力,成為深圳和香港之間最重要的24小時客運陸路口岸。」

他介紹,新皇崗口岸將採用「一地兩檢」安排,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香港和內地的自助通道將設於兩地口岸邊界線上,旅客只需排隊一次、檢查一次證件、核實一次身份就可以完成兩地出入境手續。

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正進行地上主體結構施工,目標於2025年年底基本完成建設。根據深方目前的工程進度,預計於今年第四季起開始讓港方工程部門進入工地,以同步施工方式進行大樓內部工程及設施安裝。

在機場建設方面,隨着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於2024年全面投入運作,機場容量將大幅提升。三跑道系統計劃下的二號客運大樓現正進行擴建,完成後將提供全面的旅客出入境服務,包括137個出入境檢查櫃枱及60條e-道。

機場二號客運大樓將按客量需求分階段啟用,首階段啟用的室內旅遊車候車大堂將於今年9月23日投入服務。2026年第二季初,旅客離境大堂將啟用,預計每年可服務1,500萬人次的旅客。到2026年底至2027年初,入境大堂亦會啟用。視乎客運增幅,機管局會逐步增加進駐的航空公司數目,預期二號客運大樓每年最多可服務5,000萬人次的旅客。

為便利日益增長的出入境香港的人流,郭俊峯表示,入境處積極運用創新科技提升通關效率。2021年推出的「非觸式e-道」服務,讓已登記的香港居民無須出示實體證件,只需掃描手機App的二維碼並配合容貌識別技術,「刷臉」即可完成出入境手續。截至2025年8月,已有2.3億人次享受了這項通關便利,「這不僅提高通關效率,也為旅客提供更衞生、便捷的體驗。」

2024年,入境處進一步推出「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實現「一碼在手,港澳兩邊走」。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以利用「非觸式e-道」流動應用程式的二維碼,使用澳門自助通道過關。截至2025年8月,已有超過52萬人次的澳門居民享受了這項服務。

中國護照可用e-道 逾90萬人使用

為便利更多旅客,入境處今年3月底將使用e-道服務的合資格年齡由年滿11歲下調至7歲,目前已有超過68萬名小朋友使用此服務;6月更將e-道服務擴展至合資格的中國護照持有人過境,已有超過90萬合資格人士使用。

入境處亦將於機場入境大堂推出全新e-道功能,讓合資格香港居民在無須預先登記下,在入境時直接於指定e-道前刷臉即可快速入境,無需出示旅行證件或掃描二維碼。

「我們正研究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技術,以提升口岸處理效率和旅客通關體驗。」郭俊峯表示,「入境處已啟動第四代資訊系統研究,作為部門未來十年的科技發展藍圖。」

「認樣專道」方便全運會人員安全快速通關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即將於今年11月在粵港澳三地舉行。香港除了首次承辦劍擊、七人制橄欖球等八個項目外,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及田徑馬拉松更首次跨越粵港澳三地舉行。在全運會期間,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如何為旅客及參賽人員提供便利通關的措施?如何配合兩大跨境賽事順利進行?怎樣確保全運會及殘特奧會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下進行?郭俊峯介紹了入境處的各項準備工作,更首次親自剖析兩大跨境賽事「前置通關查驗+閉環管理」的運作方式。

談到香港有份承辦全運會項目,郭俊峯直言非常興奮,並感謝中央給予香港此次寶貴機會。屆時,他預計將有大量旅客來港觀賞賽事,入境處將在西九龍高鐵站、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深圳灣口岸四大管制站,特設專用櫃枱及e-道予運動員及工作人員使用,令他們過關快捷暢順。

「當相關人員首次於專用通道辦理出入境成功核實身份後,亦會同時完成登記使用專用通道,即在全運會期間,該人員再出入香港時,均無須出示旅行證件,只以容貌便可用作核實身份之用,能更便捷地完成出入境檢查手續。」郭俊峯解釋專用通道的用處。

他補充,入境處屆時會實時監察各管制站的情況,靈活調配人手,加開檢查櫃枱及通道,並與內地及澳門邊檢部門緊密聯繫,密切留意人流情況及在有需要時採取適當分流疏導措施,確保過關人流暢順。

前置通關查驗 閉環管理作賽

談到兩大跨境賽事的開展,郭俊峯坦言「雖然是挑戰,但我們早有準備」。因應公路自行車及田徑馬拉松兩項跨境賽事的賽道,分別跨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深圳灣口岸,為實現「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的智慧通關,入境處採用「前置通關查驗+閉環管理」的方式進行,既保障參賽選手在賽事中安全、無感、快速通關,亦滿足三地出入境措施的要求。

「這種模式下,賽事競委會於賽前收集和核定賽事所需人員資訊,形成互認的『白名單』。賽事當日,入境處派出觀察員於起點及終點協助檢查證件及核對資料,確保僅『白名單』上的人員及車輛可進入閉環區。」郭俊峯解釋。

據悉,在賽事舉行期間,所有參賽人員及車輛形成全過程封閉狀態,並裝配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設備及全球定位系統手環,通過賽道直播監控及無人機監控,實時跟蹤及記錄人員和車輛軌跡。

「為確保兩項全運會跨境賽事順利進行,粵港澳三地已分別於2024年11月及2025年2月舉行全運會公路單車測試賽及馬拉松測試賽。入境處在兩項測試賽中分別派出11名及13名同事以觀察員的身份,到珠海及深圳的起終點協助通關工作。」郭俊峯說。

團隊做好反恐工作 設小組蒐情報

全運會及殘特奧會要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下進行,除了在全運會人員出入境方面提供通關便利安排外,入境處亦須承擔香港賽區的安保工作。郭俊峯指,團隊必定要做好反恐工作,「現設有專員在各個口岸開展執法行動,若發現有人試圖在全運會期間搞事情,威脅香港安全,入境處便會拒絕其進入香港。」

郭俊峯強調,入境處作為政府跨部門反恐專責組成員之一,一直高度重視本港的反恐工作。入境處設專責小組做情報分析,同時與內地及澳門有關部門建立高效的情報通報機制,「有同事在不同口岸採取不同執法行動,如檢查旅客證件及查詢入境目的等。若有懷疑或進行恐怖活動的犯罪分子試圖進入香港時,入境處核實情報後,會按情況部署相關執法行動,或轉交有關部門跟進。」

責任編輯: 張岩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