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達智
廣州塔「小蠻腰」是一眾廣州林立標誌性新廈之中,在下最欣賞、最愛的地標,每次返省城遠遠望到,心情瞬間舒爽。
愛她秀外慧中氣質溫婉,高挑挺直猶似一尊鋼鐵與燈火通明構成的觀音,藝術性比國內國外同類型高塔,明顯更富高水平藝術含量。
筆者是香港新界元朗原居民,家族自中原輾轉南下,世代定居逾千年,雖非廣州人,從小聽得元朗以外地名最熟悉。第一是吉隆坡,大伯公一百年前左右,於馬來西亞首間華人創辦、聞名的「同善醫院」行醫,祖父年輕時亦曾跟隨學習住上一段日子。第二是廣州,二戰前的英治時期,香港教育以英文為主,讀完小學若然以中文為升學語言,必須北上到省城廣州,延續學業。抗戰期間,省府遷往粵北山區韶關,父親當年亦跟大隊從廣州搬至韶關完成學業。
中學在加拿大完成,不少香港舊時中學書友,在升讀大學或投入社會工作之前,結伴遊走神州大地,引我無限遐思。在多倫多地區完成大學課程,前往倫敦深造時裝設計的時間交叉點,回港探親,也一償宿願踏過令人既緊張又興奮的羅湖橋,繼而踏上綠皮火車,4個小時之後到達廣州車站。沿途幾乎全是遼闊的綠色田野,粵之南,珠江三角洲網絡,水鄉處處充滿田園浪漫。
也已忘記如何從廣州火車站走到珠江邊的海珠廣場,沿着長堤走進熙來攘往人群,直至上世紀三十年代落成的廣州第一高樓「愛群大廈」,入住望江房間,不遠處望見著名海珠橋,立即下樓,投向日落冬陽景色的鐵橋。下班時分,千百輛單車如過江之鯽,在我周圍穿梭,鈴聲齊響不覺騷擾,反覺人氣鼎盛。那是在下對海珠橋、對廣州的首次卻無比深刻的印象。
沒想過事業上首次參與的時裝演出活動發生在廣州白天鵝賓館,更沒想過自2000年後,奔波粵港之間,於廣州設立設計及製作工作坊16年,至身體出現狀況而止,那是平生工作最多元化最繁忙的歲月。從廣州開始,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及深圳為工作核心範圍,亦接觸遠至哈爾濱、烏魯木齊、大連與南寧……大江南北走遍,更廣獲良師益友,永懷感恩。
最近因膝蓋舊患,重返廣州尋良醫治療,朋友相約於海珠廣場旁港商發展、在下曾參與時裝表演開幕活動的大型商場,望江寬廣的露台喝茶聊天,角度正好展示靠近的海珠橋與略遠的「小蠻腰」,構成古今共存的精緻風景,縱使八號風球落波,不時颳起強風驟雨,也難阻我們觀景心情,坐定不移。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