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以後的人敘述歷史,或許會寫下這樣一句開頭:2025年9月3日的天安門閱兵,是一道分水嶺,世界格局從此開始不同。
東風-61、東風-5C等先進武器裝備的成體系展示,看似是一次戰鬥實力的靜態展示,實則清晰顯著地在世界格局上標出了一道轉折線。於中國而言,已然從軍工追趕歐美的時代,躍升到了按捍衛自身主權和安全所需研發的新階段,並深刻認識到,保持強大戰鬥力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實保障。於世界而言,國際力量對比和全球治理觀念已然發生深刻變化,單極霸權秩序難以為繼,倡導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秩序,將成為更多國家的共同期待。於整個人類的歷史和未來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不容篡改。
這場盛大的閱兵式不止是國家實力的集中展示,其深遠影響,如湖面的漣漪,在普通人的生活裏擴散,並產生了諸多維度的深刻變化。
9月3日閱兵當日,央視現場解說一句「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打擊範圍覆蓋全球,全時戒備、有效威懾,以武止戈、砥定乾坤!」瞬間傳遍全世界。中國以外的人,直觀感受到的是震驚和震懾,還有極少心懷叵測的人,可能會感到惶恐。對於中國人而言,激動興奮的情緒,隨着昂揚的音樂初初散去後,湧上來更多的,可能是揮之不去的百感交集。
從1840年鴉片戰爭,國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震破,民族的百年屈辱史由此開啟。內裏衰敗,外有列強,人民飽受苦難折磨,國家主權日漸淪喪。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五口通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進北京,燒殺搶掠,萬園之園圓明園毀於一旦。中日甲午海戰,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日《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賠款2億両白銀。美、日、英、俄、德、法、意、奧八國聯合入侵攻佔北京,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両白銀,國家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泥潭。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戰爭,當年底,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首都遭屠城,戰火肆意蔓延,全民族罹難,如墮人間煉獄,無數仁人志士被激發,被喚醒,奮起抗爭,四處尋求救亡圖存的道路,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段浸泡在血淚裏的史書,是每一個中國人無法釋懷卻自幼便要熟知的過往。
當日閱兵直播結束後,朋友圈裏,供職於各行各業的朋友,紛紛撰文追憶各自先輩經歷的苦難,付出的熱血與生命。社交媒體上,無數網友更是直抒胸臆,感嘆家國的不易與強大。歷史的宏大敘述是時代的興衰巨變,字裏行間則是一家一戶的細密有序。
閱兵當晚的文藝晚會,有一幕情景劇《永遠的番號》,受到了鋪天蓋地的討論。這幕劇是根據抗戰中發生在江蘇淮陰劉老莊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的82名戰士,為掩護當地群眾和大部隊轉移,跟千餘名日軍戰鬥到最後一刻全部犧牲。劉老莊的百姓知道後,送了82名村中子弟加入部隊,保住了4連的番號。舞台上,當51歲的內地女演員劉敏濤說出那句「莫欺中華無肝膽,母親膝下百萬兵」,現場和屏幕前無數觀眾為之淚目。我看到有個年輕網友發彈幕說:「以前覺得歷史課沒勁,今天才懂『犧牲』就是好多媽媽等不到孩子回家。」
這次九三大閱兵的意義就在於此,母親盼不到參軍兒子回家的事,在這片土地上再也不會發生了。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