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香港:內地企業全球化首選平台」研討會今日(9日)舉行,多家在港的內地企業代表分享他們在香港發展的經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時表示,香港是國家的南大門,在「一國兩制」下,擁有內聯外通、國際化和多元包容的獨特優勢。香港的制度優勢還包括實施普通法;維持自由港地位和自由貿易政策;零關稅和高效的清關手續、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和港口基建;卓越的金融市場和專業服務等,「香港不但是助力內地企業出海的平台,也能支持內地企業籌募資金發展海外業務。」
陳茂波指,香港的優勢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今日剛公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排名全球第四,亞洲第一。去年,外來駐港公司數量升到9,960家,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來自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最多,佔超過四分之一。
香港在金融服務方面,擁有全鏈條的籌融資市場,可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無論是天使投資、風險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市場,還是銀行貸款,香港都能把全球資金跟企業接連起來,全方位多層次支持企業的業務拓展。
他又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也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可以為內地企業提供境外人民幣融資,企業也可以把境外人民幣在此進行管理和投資。通過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企業能夠高效地整合和調配全球資金,實現跨境資金池管理、優化流動性配置、降低匯率風險,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特區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深化政、產、學、研、投聯動合作。陳茂波指,近年不少內地企業在港設立研發中心,推動產品及技術走向全球。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最新發佈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首次位列全球第一,反映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能力獲國際高度認可。香港不僅是大灣區內創新科技產出和加速成長的地方,更為內地科創企業走向全球提供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
他續指,近年全球貿易和供應鏈格局重構,為內地企業帶來了挑戰。當前內地企業「走出去」到全球南方和「一帶一路」沿線和相關國家,布局供應鏈和產業鏈、並開拓更多元化的市場,已是大勢所趨。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香港成為服務大家的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和貿發局建立了機制和專門團隊,聯手助力內地企業來港建立離岸貿易和供應鏈管理的國際和區域總部,為大家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協助大家部署環球供應鏈和擴展海外市場。
至今,內地企業通過香港這個平台成功「走出去」的包括來自工程機械界、創意產業界、物流運輸界等,「歡迎各位積極考慮在香港設立國際業務地區總部、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財資中心、電商中心、知識產權管理中心、科研中心等,讓香港的各種優勢,成就大家的國際化發展。」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