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北京時間2025年9月5日19時3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將「基於柔性傳感的衛星關鍵折展部件狀態實時監測系統」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系統由柔性電子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楊海濤教授,與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岳曉奎教授團隊孫沖副研究員聯合研發。這也是中國首次實現柔性電子傳感技術在航天器關鍵部件狀態監測中的在軌應用驗證,標誌着我國已經具備了進入宇航級柔性電子技術應用「無人區」的能力。
柔性電子應用廣泛發展前景廣闊
柔性電子是將無機/有機器件附着於柔性基底上,形成電路的新興電子技術。相對於傳統硅電子,柔性電子可以彎曲、摺疊、扭曲、壓縮、拉伸,甚至變形成任意形狀但仍保持高效光電性能、可靠性和集成度。因而,柔性電子不僅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應用前景也十分廣闊,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前景的前沿技術之一。

據了解,隨着現代航天器對輕量化、可變形/折展結構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對其關鍵部件的狀態進行實時、精確感知,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柔性電子技術憑藉其「輕、薄、柔、透」等優異特性,為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全新、有效的技術路徑。
長期潛心攻關取得重大成果
位於陝西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發展特色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該校曾深度參與了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專項的科研攻關,我國半數以上的航空領域重大型號總師和副總師為西工大校友,被譽為「總師搖籃」。與此同時,作為內地柔性電子領域的先驅高校之一,西北工業大學在柔性傳感器和柔性顯示技術方面處於內地領先水平。

據介紹,此次在軌驗證的系統,是西工大黃維院士領導的柔性電子科研團隊面向航天極端環境下可靠感知的需求,經過長期潛心攻關取得的重大成果。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傳感材料選擇、信號穩定提取與傳輸、環境適應性設計優化等核心環節取得了關鍵技術突破,確保系統在軌運行的精度與可靠性。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測衛星關鍵折展結構的變形狀態與姿態信息,為評估結構健康與任務執行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為我國航天裝備智能升級提供新選項
據悉,本次任務是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學科與航天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協同攻關的成功實踐。柔性電子研究院研究生劉秋磊、黃昱瑋等同學在項目研製過程中承擔了重要實驗工作。黃維院士表示,柔性電子是科學技術前沿交叉領域,是典型的底層技術和根部技術。柔性電子技術在高端裝備特別是航天領域的應用,對材料性能和系統可靠性要求極為嚴苛。此次成功在軌驗證,是團隊在該領域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里程碑,標誌着我國已經具備了進入宇航級柔性電子技術應用「無人區」的能力。

目前,柔性實時監測系統已穩定運行並開始回傳在軌數據,研究團隊正進行持續監測與深入分析。獲取的數據將用於驗證系統性能、優化設計,並為未來更高價值航天器的智能狀態監測與健康管理提供技術基礎。該成果有力推動了柔性電子技術在航天工程中的實用化進程,為我國航天裝備的智能化升級與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新的技術選項。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