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於《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從連續5年排名第二到首次躍居榜首,令各界深感鼓舞。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表示,這標誌着國際權威機構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實力予以高度肯定。團結香港基金也指,這體現了香港科研及法律制度的優勢,而且與內地近年在科技領域的深度合作和資源整合,取得國際公認的成績。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馬惟善表示,「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榮獲《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全球百強科技集群第一名,標誌着國際權威機構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實力予以高度肯定,讓我們倍感鼓舞。河套合作區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下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河套香港園區肩負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使命,以實現發展成為聯通內地與國際的世界級科技創新樞紐,以及國家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策源地為目標。展望將來,我們將繼續致力在「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下,與深圳園區共同將河套合作區打造成為科技創新的橋頭堡。
馬惟善續指,港深創科園現正提速提量發展,首三座大樓(包括兩座濕實驗室大樓及一座人才公寓)快將落成,今年稍後園區將正式進入營運階段。港深創科園公司正努力推進首批大樓的招租工作。現時,商談至較深入階段的企業約有近30間,分別來自本地、內地及海外,所屬領域涵蓋生命健康科學、微電子、新能源及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產業,預計首批租戶將在今年年底開始進駐。
團結香港基金副研究總監郭凱傑表示,「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於《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從連續五年排名第二到首次躍居榜首,領先於「東京—橫濱」及「美國聖何塞—舊金山」集群。這體現了香港科研及法律制度的優勢,而且與內地近年在科技領域的深度合作和資源整合,取得國際公認的成績,對此感到非常鼓舞。「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在全球國際專利申請量中的份額達到9%,與論文發表量同為大灣區科創的核心優勢。
郭凱傑指出,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擁有最多頂級創新集群的經濟體,全球百大集群中佔24席,證明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創新為第一動力的國策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區政府近年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創科創投基金、產學研1+計劃、研究人才庫,以及積極從世界各地引進重點企業,均為科創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培養人才、完善本地生態圈。華為、Oppo、ZTE在大灣區的專利申請量中佔比達40%,彰顯了由香港基礎研發到大灣區商業化的生態鏈漸趨成熟。
郭凱傑續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首次在香港舉行全球創新指數發布會,突顯香港的策略性地位及與國際接軌的核心優勢。不過,對比全球的集群,「深圳—香港—廣州」在風險資本交易量中的佔比只有2.9%,低於「美國聖何塞—舊金山」集群的6.9%,這顯示在初創融資領域尚有進步空間。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本港應繼續吸引全球風投聚集大灣區集群,包括善用創科局最新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完善初創融資生態,鞏固香港作爲推動創科產業引擎的角色。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樂見今年的亮麗成果,形容對創科人別具意義。這項成就印證了香港與大灣區城市在創新資源整合、跨境協作與高端科技領域發展的顯著成效,同時肯定了本地雄厚的科研實力,以及創新意念轉化為落地成果方面的能力。我們構建了一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並會繼續擔當關鍵橋樑角色,推動香港創科的國際化與產業化,充分發揮深港創科協同效應,讓創新科技成為香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表示,結果彰顯了香港在國家創新戰略中的關鍵地位。數碼港會加強與大灣區內創科機構協作,融通創科人才、技術及科技企業間的交流,強化香港聯通內地與國際的獨特優勢,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並將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跳板,推動更多創科成果從香港走向世界,貢獻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