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杭州報道)「你玩得還不如我爺爺好」——這句遊戲愛好者之間的玩笑話,或許正成為現實。在近日由浙江杭州濱江區舉辦的銀齡電競大賽上,九支平均年齡62歲的戰隊在《永劫無間》中鬥智鬥勇,吸引了全網超百萬人觀看。老年人學電競的動力源自哪裏,又如何修煉自己的技藝?帶着這些疑問,香港文匯報記者走進此次比賽的冠軍戰隊——「武林天驕」,與老人們聊起了他們的故事。

「1號落單了,趕緊合圍,先把他滅了!」伴隨着隊長張進智的一聲令下,四位隊員迅速在遊戲地圖裏山谷的左側集結,各種「大招」一通招呼,對手瞬間被擊殺……「年輕人玩遊戲打到哪裏算哪裏,老年人手速做不到那麼快,但我們玩的是腦子,是策略!」又一局遊戲勝利後,隊員潘良干脫下特意買的防滑指套,頗有些驕傲地說。

●近日由浙江杭州濱江區舉辦的銀齡電競大賽上,九支平均年齡62歲的戰隊在《永劫無間》中鬥智鬥勇。圖為銀齡電競大賽現場。香港文匯報杭州傳真

「就想知道,網絡遊戲有什麼好玩的」

潘良干今年67歲,退休前曾是浙江日報的攝影記者。「坦白講,剛開始我學電競,是報着懷疑和挑刺的心態的。」潘良干向記者解釋道,十多年前他曾因工作去上海報道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現場人山人海的場景讓他震驚的同時也感到了深深的擔憂,「十萬人的場子每天都擠滿了年輕人,他們看到遊戲路都走不動了,眼睛裏放着光,就差流哈喇子了。」

因此,當潘良干看到濱江區社區學院開辦銀齡電競班的海報時,第一時間便報了名。「我就是想知道,網絡遊戲究竟有什麼好玩的,能讓年輕人那麼沉迷!」話雖如此,真正上課後他依然拿出了工作時的認真好學,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得滿滿當當。「學都學了,總不能擺爛吧。」潘良干笑着說,「等老師講完課讓我們實操後,我發現自己還蠻有遊戲天賦的嘛。」

大廠夫妻退休 電競圓了「武俠夢」

60歲的張忠利和55歲的李愛霞是一對剛剛從大廠退休的夫妻檔,與潘良干不同,他們學電競的初衷是為了圓年輕時的「武俠夢」。「我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書不知道翻了多少遍,還會幻想自己是個身懷絕技的女俠。」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愛霞工作、結婚、生子,在忙碌的「兩點一線」間將自己的「武俠夢」擱置起來。

●張忠利和李愛霞攜手參賽。香港文匯報杭州傳真

「你們年輕人可能不太能理解,像我這樣的『60後』女人,絕大多數都把所有的時間、精力放在了工作和家庭上,自己的生活、愛好那都是靠邊站的。」李愛霞感慨道,退休前她一路打拚到了財務總監的位置,別說是看書了,很多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企業融資期間,我經常飯吃到一半就得跟銀行聯繫,到現在胃都不太好。」

張忠利與李愛霞在一個公司上班,退休前是企業的總經辦主任,每天忙碌應酬,用他的話說起來,這輩子唯一玩過的電腦遊戲就是「掃雷」。2024年,相差五歲的夫妻檔幾乎同時退休,他們在迎來了久違的輕鬆的同時,也有些迷惘,不知道接下來的時間可以做什麼。當他倆看到銀齡電競課程的開班海報時,便決定報名試試。

「我們的遊戲中的暱稱分別叫『狂俠』和『魔女』,他們是梁羽生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沒想到年輕時『執手仗劍走天涯』的武俠夢在電競裏實現了。」李愛霞笑着說,如今她與愛人每天一起運動、一起打電競,反倒比退休前增加了更多的共同語言,「兒子知道我們現在在打比賽,舉雙手支持,還『贊助』了一台平板電腦,助力我倆日常練習。」

訓練「取經」大廠 拆解招式復盤戰局

「『武林天驕』的戰隊名稱是我取的,靈感也來自梁羽生。」說起武俠小說,李愛霞的神情明顯興奮了不少,「與其他電競項目相比,《永劫無間》是一款武俠『大逃殺』生存類遊戲,玩家需要在地圖中收集和使用各種道具,消滅對手並生存到最後即為勝利。最特別的是,遊戲中的虛擬英雄、武器和防具有不少取材自中國傳統武俠小說,而他們的『大招』也由此應運而生。」

為了贏得勝利,李愛霞將大廠的運營模式完美地「復刻」到電競比賽的訓練中。「每出一名新的英雄,除了仔細閱讀他的說明書,我們還會結合武俠小說中該人物的性格和招式進行拆解,分析其戰鬥時的優缺點,再通過上手練習去進一步熟悉他的玩法。」李愛霞告訴記者,備賽期間戰隊每天會召開線上會議,討論戰術並進行數小時的合練,「哪裏沒做好我們再復盤和總結」。

對陣見精神 「不到最後絕不言敗」

作為戰隊中公認的「勞模玩家」,潘良干也在不斷的練習中發現了電競的樂趣。「『武林天驕』有個特殊的集訓要求——隊員們除了熟悉自己常用英雄的操作,也要充分了解隊友和對手操作的英雄特點,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因此,潘良干每隔一陣子就會以單機模式把所有的英雄角色都玩一遍,並將他們的優缺點認真記錄下來,方便團隊討論。

「更關鍵的是,在遊戲中隊員們需要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或彼此掩護,或相互救援,或一起攻擊,這期間的排兵布陣非常考驗人。」有一次,遊戲過程中潘良干的隊友先後被擊敗,只剩下他一人維持着勝利的希望,「我和對手競爭到了最後,直到自己只剩下最後一點血,才將對手擊敗。這次經歷讓我發現,電競比賽同樣需要『不到最後時刻絕不言敗』的精神。」

訓練比賽都在下午 方便老人接娃放學

談及開班原因,濱江區社區學院培訓中心主任葉劍煒坦言,濱江區有多家高新技術和互聯網企業,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來此創業就業,「我們在走訪中發現,當這些年輕人有了下一代後,他們的父母為了照顧孫輩也搬過來幫忙,這些老人既有打發空閒時間、拓展社交圈的需求,也有通過互聯網更加理解孩子的工作和生活的願景,由此我們便開啟了這樣的嘗試。」

●濱江區社區學校首期銀齡電競班吸引了166位老年人報名。

2024年11月初,濱江區社區學校發布消息,招募55歲以上人士免費參加電競課程,並明確該課程沒有門檻。「最終效果遠超我們預期,有166人報名,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80歲了!」葉劍煒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電競班採用線上線下同時授課的方式,時間則從下午一點上到三點,「這個時間我們也是在徵詢老人們的意見後決定的,三點下課他們正好可以去學校接孫輩放學。」

培養興趣 擁抱數字生活

傅怡強是首期銀齡電競班的老師,來自南京傳媒學院電競專業。「考慮到學員們年齡較大,我在授課時會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先讓大家對什麼是電子競技有個初步的了解,再開始一步步講遊戲的玩法,最後手把手教他們上手實操。」傅怡強坦言,「事實上課程的目的只有一個,即在培養老人們對電子競技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更熟練地使用智能手機,擁抱數字生活。」

「老年人玩電競,在證明我們依然具備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加深了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互動和理解。」潘良干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道,「以前我是非常反對電競遊戲的,但現在我覺得玩電競並不等於玩物喪志,最重要的是有自制力,不可沉迷。而且我在線上隨機組隊的過程中發現,聯網打遊戲已然成為了年輕人的社交方式,我們堵是堵不住的,能做的是引導和疏通。」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