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偉強
(作者為利嘉閣地產總裁)

香港住宅樓市近年飽經風雨,經歷數年下行調整,近期終於迎來轉向的機遇。說樓市轉勢,並非筆者一廂情願的樂觀預測,而是源於多項利好因素疊加,積累動力,逐步推動市場從低谷回升。

首先,在這幾年的樓價回落中,並非人人皆感壓力。只有那些在高位入市或高槓桿操作的業主,才真正感受到擠壓。相反,不少資金充裕的投資者仍按兵不動,蓄勢待發。香港銀行存款數據足以證明資金池的深度,只要市場信號轉佳,這些閒置資本將迅速湧入,帶動樓市需
求。

此外,今年香港金融市場率先轉活,海量資金源源湧至。新股市場重現活力,這股熱錢不僅提振股市,更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回暖,間接為樓市注入正面能量。再者,供樓利息預料進一步回落,紓緩置業者的還款負擔。拆息已降至低位,而美國聯儲局9月啟動減息的機會極高。對潛在買家來說,息口低企等同借貸成本降低,入市門檻減輕。低息周期來臨,往往釋放這幾年壓抑的樓市需求。

另一關鍵就是人才計劃的成效,已吸引近20萬專業人士落戶香港。這些專業人士不僅帶來經濟貢獻,更直接拉動樓市需求。他們尋覓住所的需要,無論自住或租賃,都增添市場活力。核心區如中環或九龍站周邊,住宅需求尤旺,樓價及租金穩步上揚。截至2025年6月,人才計劃申請近50萬宗,獲批有33萬宗,遠超原先估計。

除了人才,內地學生來港就讀大專院校,人數亦年年攀升,這無疑推高租務市場熱度。香港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不減,大批學生及其家人湧入,不僅活化校園附近物業市場,更整體提升投資者買樓收租的意欲,薄扶林或九龍塘等地,租務需求尤為明顯。

香港的實體經濟層面亦見有好轉,零售及飲食業加速轉型。舊式商戶逐步退場,新派業者進駐,注入創新模式。疫後復甦帶動旅遊業回暖,旺區如旺角或中環的商舖租金企穩,這股正面勢頭逐步滲透住宅板塊。2025 年5、6月零售銷貨值都錄得升幅,進一步增強市民置業信心。

展望施政報告,預料將帶來實質措施激活樓市。其中,「購房通」方案呼聲最高,若落實,將簡化跨境買樓流程,吸引更多內地投資者入市。2024 年起,政府已撤銷買家印花稅等多項辣招,此舉料放大成交效應。相信政府再有相關措施時,將進一步激活市場。

事實上,近期發展商清貨步伐明顯加快,庫存壓力逐漸減退。隨着存貨消化,資金回籠順暢 ,部分發展商開始積極重回賣地場,為未來發展部署;這不僅可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更提升整體市場信心,預期樓價亦可隨之鞏固。

(題為編者所提。文章為作者個人之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