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檢討國際學生政策的動盪局勢下,有意出國的留學生對於是否首選美國大學已心生疑慮。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分析簽證和入學數據指出,今秋美國國際新生入學人數可能下降30%至40%。美國的大學乃至美國經濟料將因此大受影響,英國和亞洲大學則成為如此機遇下的最大受益者。

美聯社報道,在中國內地,由於申請美國簽證的面試等待時間過長,部分學生已放棄赴美就讀。香港的大學正處理來自美國的國際學生轉學諮詢,申請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數量亦激增。

圖為哈佛大學校園。(路透社資料圖)

四大英語教育目的地傳統排名順序為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美國受政策「重創」後,英國明顯受益。雖然英國工黨政府誓言減少移民,對允許畢業生居留工作的畢業後簽證設定期限,但官方數據顯示,申請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去年一度下降後,今年秋季數量增加2.2%,其中來自中國的申請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較前一年增加10%。來自美國的申請亦有近8,000宗,增長14%,創下20年新高。

英碩士課程錄取人數增10%

與多所英國大學合作的UniQuest公司數據顯示,英國碩士課程國際學生錄取人數比去年增長約10%。與美加歐洲大學合作的Illume學生諮詢服務公司執行長亨尼格則表示,影響程度數據要到秋季才能確定,「但美國品牌受巨大衝擊,英國確實是受益者」。

與此同時,「留在亞洲」成為愈來愈受歡迎旳留學選項。香港顧問公司AAS Education總經理Will Kwong表示,中國內地學生對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大學的需求迅速增長,許多西方大學在亞洲設有海外校區,學費比去美國或英國更實惠。「新冠疫情緩解後,選擇在亞洲留學已成趨勢,美國政府更迭也明顯加劇了這種趨勢。」他表示,一些亞裔家庭指出,由於政治動盪和簽證困難,美國不再是他們的首選,許多仍在等待美國簽證面試的學生,很可能錯過秋季開學日。

美司法部指控UCLA「反猶」 要求校方交78億和解費

美國司法部指控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存在反猶太主義及其他民權違法行為,一名白宮官員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尋求從該校獲得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和解費。

特朗普政府已針對多所私立精英大學就類似指控凍結或暫停聯邦資金,近期與布朗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分別達成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和2.21億美元(約17.3億港元)的和解方案,並仍在與哈佛大學進行更大金額的談判,UCLA則是第一所遭大規模凍結聯邦資金的公立大學。

校長:金額規模將摧毀學府

UCLA因處理去年驅離巴以衝突抗議人士紮營事件的方式受到政府批評,日前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暫停該校5.84億美元(約45.7億港元)聯邦補助金。司法部民權部門上月底發布調查結果,認定UCLA違反憲法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及1964年民權法第6章,指出該校「故意忽視對猶太及以色列學生有敵意的教育環境」。

剛接任加州大學總校長的米利肯表示,校方剛收到司法部公文,將進行審查,但商議的和解金額規模,恐摧毀被視為全美頂尖公立大學之一的加州大學。米利肯說:「我們早前已提出與司法部進行誠意對話,以保護大學及其重要的研究任務。作為公立大學,我們是納稅人資源的管理者,若支付這樣的金額,將徹底摧毀全美最優秀的公立大學體系,並對學生與所有加州民眾造成巨大傷害。」

米利肯負責管理加州大學系統的10個校區,包括位於洛杉磯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州長紐瑟姆則指控特朗普試圖藉打壓加州大學這樣一個著名公立大學系統,來剝奪學術自由,形容這是「令人作嘔的政治勒索」,強調加州不會低頭。

針對哈佛衝突升級 威脅接管巨額專利

據《華爾街日報》上周五(8月8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警告哈佛大學,如果審查發現該大學未遵守聯邦法律,政府可能會接管其價值數億美元的專利。此舉標誌着白宮與這所美國歷史最悠久大學之間的衝突持續升級。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上周五致函哈佛校長加伯,告知政府計劃對哈佛持有的所有專利進行全面審查。信中說:「我們認為哈佛未能履行對美國納稅人的義務,且違反了與哈佛聯邦資助研究項目及由此產生的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定、監管和合同要求。」

一名哈佛發言人將此舉稱為「針對哈佛捍衛其權利和自由的又一次報復性行動」,表示哈佛的技術和專利有助拯救生命和重塑產業,且哈佛致力遵守圍繞聯邦資助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的所有聯邦法律。

美媒:另一角度「懲罰」哈佛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是特朗普政府試圖從另一個角度,懲罰哈佛「未能制止校園內反猶太主義」。此前美政府已凍結原計劃向哈佛撥付的數十億美元研究經費,並切斷該大學未來獲撥款渠道。盧特尼克表示,哈佛方面必須在9月5日前作出回應,提供一份源自聯邦資助研究撥款的所有專利清單,並提供資訊證明其遵守聯邦法規。

美國國會於1980年通過的《貝赫—多爾法案》,允許社會機構在使用來自納稅人經費後,能保留發明專利所有權,但該機構必須進行一系列信息披露,包括證明美國人民將如何從該專利中收益,否則政府機構有權回收該專利的所有權。根據官方網站信息,哈佛擁有超過5,800項專利。在截至6月的上一財政年度中,哈佛則獲得159項新專利。

哈佛提告資金遭非法凍結 美媒:特朗普不會收手

美國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上月就哈佛大學控告特朗普政府非法凍結22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聯邦政府資金案件召開聆訊,目前案件仍在審理階段。《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儘管法律界人士認為哈佛有較大機會勝訴,但特朗普將會持續上訴,這場法律戰的前景仍不明朗,而特朗普亦會採取更多措施打擊哈佛。

4月中旬,哈佛因被指縱容校園內反猶太主義,以及出現意識形態偏頗等問題,被特朗普政府凍結22億美元聯邦撥款。哈佛隨即提出訴訟,並在聆訊上提供關鍵論據,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聯邦撥款施加違憲條件,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該法案保障學校的學術自由不受聯邦政府干預。

主審法官伯勒斯聽取雙方陳詞後,似乎對政府的主張持懷疑態度,法律專家亦認為哈佛的勝算較高。哈佛法學院校友、傳統基金會麥斯法律中心主任馬爾科姆稱,「很難想像哈佛會在波士頓法院敗訴」。但特朗普已揚言將會上訴,這場官司若打到最高法院,對哈佛來說前景也不明朗。

即使哈佛最終在今次訴訟獲勝,特朗普也不會停止對哈佛的干預,包括試圖阻止哈佛國際學生入學、撤銷哈佛免稅地位,以及調查哈佛的外國資金捐贈等。

「即使勝訴 學術自由已受損」

哈佛與特朗普之間的拉鋸戰,引起各界擔憂哈佛未來的發展。哈佛校友、1636論壇聯合創始人艾莉森·吳表示,「儘管哈佛大學可能獲得司法上的勝利,但是與特朗普政府之間的矛盾,會令哈佛喪失更多學術自由,而這是哈佛一直以來奮鬥的目標」,這所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常春藤名校將面臨更多考驗。

史丹福校刊控告美政府 「散播白色恐怖圖滅聲」

美國史丹福大學學生報《史丹福日報》日前對特朗普政府提告,控告其揚言驅逐外籍學生,理由是他們撰寫「反美或反以色列」文章,此舉侵犯他們的言論自由。

路透社報道,《史丹福日報》與兩名未具名學生,在加州聯邦法院向國務卿魯比奧及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提出訴訟,稱史丹福大學的外籍學生已不敢撰寫關於中東衝突的文章,因他們擔憂可能遭到拘捕、拘留及遣返。他們在訴訟書中指出:「這種白色恐怖與美國自由背道而馳。我們的第一修正案是一道屏障,防範政府侵犯人類不可剝奪的獨立思考與表達意見的權利。」

外籍學生無法表達意見

《史丹福日報》的律師費茨派垂克發聲明表示,政府已導致外籍撰稿人自我審查,以避免遭到針對,又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威脅,讓外籍學生無法參與受保護的意見表達行為,如參加抗議活動、使用特定口號,以及公開表達他們對美國外交政策、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真實觀點。「在美國,任何人都不應因為發表錯誤的意見,而擔憂半夜有人敲門。」史丹福大學發言人說,《史丹福日報》是一個獨立組織,校方沒有參與這宗訴訟。

特朗普政府曾試圖遣返表達支持巴勒斯坦觀點的學生,稱他們是「反猶太主義」與「極端主義者」的同情者,他們的存在不利於美國外交政策。抗議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把他們對以色列在加沙行動的批評,以及擁護巴勒斯坦人權利的主張,錯誤地與反猶太主義和極端主義混淆在一起。

學生向32美大學提集體訴訟 指操縱「提前錄取」抬高學費

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32所美國知名大學,上周五(8月8日)在波士頓聯邦法院被提出集體訴訟,原告為來自另外3所美國學校的學生,他們稱這些院校透過「提前錄取」機制,合謀抬高數萬名學生的學費。

訴訟書稱,這些學校透過提前錄取承諾,鎖定學生入學選擇,並收取更高學費,違反了反壟斷法,並誤導學生將提前錄取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提前錄取(Early Decision)屬於綁定式錄取,申請者一旦被錄取必須入學,無法再比較其他學校的錄取與獎助方案,削弱了學生的議價能力。

原告認為,這使學校能夠減少獎學金或助學金優惠,對價格不敏感的高需求對象收取更高學費,並通過彼此之間不爭奪提前錄取生的默契減少競爭,從而推高整體學費水平。

原告要求自2021年以來的提前錄取申請者及部分常規錄取學生,獲得集體訴訟資格,並索取未指明金額的學費賠償,同時禁止繼續使用綁定式提前錄取制度。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