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永堅
(作者為椽盛資本投資總監)

根據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的數據,內地百城二手住宅均價於7月的按月跌幅略擴至0.77%,按年則下跌7.32%;而當月一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按月跌0.61%,跌幅相對較小。儘管內地房市於7月屬「以價換量」現象持續主導市場,但若普遍城市的房市特別是二手住宅市場的價格跌勢持續,勢將產生負財富效應繼而影響消費市場的表現。故此,更多支撐房市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止跌回穩仍顯有所需要。

當前房市政策繼續聚焦城中村改造、專項債收儲等已出台政策的有效落實;城市更新已成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內容。按照中指研究院報告的資料,在部分核心城市優質改善項目入市帶動下,7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按月結構性上升0.18%,按年上升2.64%;當中一線城市新房價格按月升0.36%,二線城市新房價格按月升0.23%,而三、四線城市新房價格則按月跌0.19%。

雖然因應上海、深圳等城市優質地塊土拍熱度延續,優質項目入市後有望繼續對整體房市形成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如較大部分城市的二手住宅價格未能止跌,勢將對這些業主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欲構成抑制影響,故此,房市價格盛衰與社會消費活躍度息息相關,期待下半年繼續有更多各項支撐房市的配套政策加速出台。

7月出台預期落空 內房股借勢回落

基於投資者未看到從內房領域的政策利好訊息,早前7月份有新穩樓市政策出台的預期落空,在港股上市的一眾內房股近期普遍借勢回落。筆者認為,中央政府或繼續觀察前期落地的一系列房市政策於住房市場產生的實際效益,才因時制宜推行新一輪的措施。實際上,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標普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2.6,除創14個月高位外,亦高於市場預期。該數據反映內地房市價格的表現於7月仍未帶來較顯著擴散效應。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