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濟學者認同港澳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應發揮各自優勢,實現錯位互補。(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網記者 鍾佩欣)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認為港澳經濟定位不同,兩地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成就及推進。有經濟學者認同港澳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應發揮各自優勢,實現錯位互補。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記者王祥康 攝)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接受訪問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股市IPO、債券市場及財富管理方面具有優勢,澳門可藉助香港平台發展現代金融,此外,兩地可推動「一程多站」旅遊模式,結合大灣區城市如廣州、深圳、珠海的中轉能力,提升旅客便利性。

劉本立強調,澳門需加快金融法規現代化,參考香港及新加坡經驗,並加強與香港金融機構的合作,利用其國際平台推動「內聯外通」。他提到,港澳已簽訂《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進一步促進雙方的經貿往來,為未來區域間的經濟融合,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融合方面,締造有利的環境。劉本立認為,澳門在財富管理等領域可與香港互補,同時應發揮自身旅遊休閒、科技創新等產業優勢,實現協同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張宗真。(記者王祥康 攝)

長期關注港澳發展的全國政協常委張宗真指出,香港與澳門語言相通、均為自由港,且經濟結構互補,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香港則是國際金融中心。他認為港澳更應加強融合,以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藉助港珠澳大橋推動兩地「同城化」,甚至可短期試點,取消港澳間所有的海關和邊檢,實現港澳同城化。

張宗真認為,澳門經濟多元化的可藉助香港的國際化平台,以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優勢,同時他又肯定澳門現有經濟基礎,呼籲凝聚社會共識,突破博彩業依賴,開拓新產業領域。

澳門科技大學校長李行偉。(記者王祥康 攝)

澳門科技大學校長李行偉同樣認為澳門與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各有定位,澳門以旅遊、會展、文學及中葡合作為優勢;香港則在金融、體育等方面更具基礎。兩地雖定位不同,但可協同發展,例如科技領域共同研發、人才交流等,不存在矛盾。

澳門擁有國際化環境、葡萄牙語網絡及獨特文化產業。李行偉強調,澳門應利用自身優勢,結合科技與國際化策略,例如吸引外國人才、推動跨領域合作,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城市形象。

責任編輯: 之袁